今天是:   欢迎您访问南阳师院外国语学院
  •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荣誉获奖
    • 学院快讯
  • 党的建设
    • 组织机构
    • 学习园地
    • 党建动态
    • 工会之家
    • 制度建设
  • 教育教学
    • 专业设置
    • 师资力量
    • 教师风采
    • 教学动态
    • 实训教学
  • 学术科研
    • 学术交流
    • 科研成果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认证与评估
    • 专业认证
    • 审核评估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团学动态
    • 学生风采
    • 心理热线
    • 军事国防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政策
    • 招聘信息
    • 校友风采
  • 党政公开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文档下载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荣誉获奖
    • 学院快讯
  • 党的建设
    • 组织机构
    • 学习园地
    • 党建动态
    • 工会之家
    • 制度建设
  • 教育教学
    • 专业设置
    • 师资力量
    • 教师风采
    • 教学动态
    • 实训教学
  • 学术科研
    • 学术交流
    • 科研成果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认证与评估
    • 专业认证
    • 审核评估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团学动态
    • 学生风采
    • 心理热线
    • 军事国防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政策
    • 招聘信息
    • 校友风采
  • 党政公开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文档下载
  • 联系我们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团学动态
  • 学生风采
  • 心理热线
  • 军事国防

心理热线

  • 首页> 团学工作 > 心理热线 > 正文
  • 社交网络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
    来源: 作者: 日期:2023-04-27

    社交网络,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人们习惯了在聚餐前要拍张照片上传,边看电视节目边在微博上吐槽,购买东西前先看一看网站上的评论。

    可以说社交网络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许多习惯,使人们的生活很难与之隔离。

    然而,在人与网络的这种紧密联结中,有些人体会到了一种幸福感,有些人却越发丧失幸福的感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社交网络这把“双刃剑”吧。


    社交网络提高幸福感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关于幸福,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主观感受,称之为主观幸福感。心理学家发现,幸福的秘诀是“与他人相连”。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交网站似乎天然地就能给人带来幸福。那么我们在使用社交网络的过程中,会产生幸福感吗?答案是一定的。

    大家经常处于无聊状态,有大把时间却不知道去做什么,而社交网络给予了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比如,你喜欢某种类型游戏、音乐、电影、书籍,你可以和一群同样喜欢的人进行分享和互动;你可以相对自由的选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发布Vlog、朋友圈等。

    当有了自己人生中当家作主的选择后,和之前相比,你会发现自己的幸福感增加了。


    沉溺社交网络,幸福感会变少

    依赖社交网络与其说能帮助人们获得幸福,不如说让人们的幸福变得更“脆弱”。

    这种脆弱来源于比较,你的幸福感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生活状况,也受到别人生活状况的影响。

    因为在社交网站上,用户大多倾向于分享自己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当你将自己和他人进行对比时,就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

    社交网络可能通过加剧这种比较削弱生活满意度,但这些负面影响并不是必然结果,采用逃避的态度无异因噎废食,关键还在于如何“适度”,如何“正当”地使用社交网站。


    如何正确利用社交网络?

    如果你仅仅把社交网站当成是社交辅助、娱乐、调节生活的工具,往往会提升幸福感。相反,如果你对社交网站看得太重、太较真,则会减少幸福感。

    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交网站上真正的社交行为是很少的,以Facebook为例,直接的社交行为只占到所有社交网络行为的9%,而其他的行为并不会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只是带给我们一种在社交的假象。

    最后,要提醒你“社交网络”并不是那么“名副其实”。如果试图通过社交网络满足根本的社交需求、获得幸福感,无疑是缘木求鱼。回归真实的社会交往,才是通往幸福更好的途径。


    上一篇: 今天,你好好吃饭了吗?
    下一篇: 增强心理弹性,打破逆境魔咒
    版权所有: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通讯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卧龙路1638号    邮政编码:473061
    办公电话:0377-63513722    招生咨询电话:0377-63513622  0377-63513617

    官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