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李轶课题组贺邹冠华同学的论文“Depth induced assembly discrepancy of multitroph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affect microbia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in river cross-sections”被Environmental Research(IF:8.431)接收!
河流断面作为河流形貌的最基本单元,随着河流的建设和改造,许多自然断面转化为形状结构单一的断面,河流生境的均质化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河流富营养化加剧。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直接参与物质循环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然而,目前尚未有全面的研究报道河流断面内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本文结合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和DNA元条形码等方法,研究了长江河段细菌和微真核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共生网络、群落构建及其对氮转化的反馈作用。研究发现,深度是调节沉积物细菌和微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群落相似性呈现负对数的衰减方式,并存在分层现象。共生网络分析表明,细菌对共生网络的影响减小,随着河流断面深度的增加,共生网络趋于简化和不稳定。在群落构建方面,细菌群落以确定性选择为主,微真核生物群落以随机选择为主。深度与反硝化基因呈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并在10-20cm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脱氮潜势最高。该研究强调深度对底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和对调节微生物的氮转化过程的重要性,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管理措施和工程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