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梦,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电影一定是好莱坞著名大片《盗梦空间》,在该影片中,“筑梦师”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梦境,万丈高楼一瞬之间便被构筑,城市街道在空中垂直交叠,主角们无视重力行走于墙壁和天花板之上。这一系列场景充分展现了梦境的虚幻与神秘,十分贴合大家心中对于梦的印象。
回归现实,梦虽然是人们最为普遍的经验之一,但正是梦的这种栩栩如生而又离奇的特点,使得人们从未停下探索该领域的脚步。
从精神分析学派到如今的认知神经科学,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研究都各自发表了对于梦的看法,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同探索梦的奥秘。
01 精神分析学派:梦的理论
梦从来都与琐事无关:我们不会允许无关紧要的事情打扰我们的睡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梦包含有隐藏的心理意义,梦境给我们提供了无意识的线索。每当做完一场梦时,我们都会困惑于梦境中出现的跳跃式的场景或是混乱的人物和行为逻辑,精神分析学派对此的解释是:重要的无意识素材隐藏在象征符号里,梦是无意识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梦是尚未解决的冲突在熟睡时的浮现,梦中的意象象征着我们的欲望与冲动。
研究发现,梦境常常受到我们睡前思虑到的恐惧、烦恼和问题的影响。例如,当我们面临巨大的考试压力时,往往会梦到自己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考试或者正在进行匆忙的复习;当我们对异性萌生爱恋的时候,在梦境中也会更多地浮现对方的面容。这些都是被压抑在无意识当中的欲望与冲动在梦中的体现。
02 梦的功能与生理机制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从脑科学的角度对梦进行解释。通过对脑电波的研究,学者们发现每天晚上人们的睡眠都在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睡眠(non-REM)之间交替变化。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通常伴随着眼球在闭上的眼皮下的快速转动。
除此之外,快速眼动睡眠也被称作反常睡眠,因为在这时,虽然人的肌肉很放松,但大脑活动仍和清醒时一样。这些研究的意义在于,研究者们发现,快速眼动阶段充满了梦,而非快速眼动阶段几乎没有梦。
借此,研究者们设计了梦剥夺实验——在睡眠进行到快速眼动阶段时将参与者唤醒,即梦的剥夺。这些被剥夺了梦境的参与者表现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等现象。这说明,梦的剥夺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梦与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功能息息相关。
借助前人的智慧,我们对于梦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梦不仅是无意识的宣泄口同时还伴随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当我们频繁出现反常的梦境,我们不妨想想,最近的压力是否太大?是不是该给心理减减负了。梦的生理机制也启示我们,在夜晚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至今日,梦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领域,针对其的研究与探索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