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您访问南阳师院外国语学院
  •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荣誉获奖
    • 学院快讯
  • 党的建设
    • 组织机构
    • 学习园地
    • 党建动态
    • 工会之家
    • 制度建设
  • 教育教学
    • 专业设置
    • 师资力量
    • 教师风采
    • 教学动态
    • 实训教学
  • 学术科研
    • 学术交流
    • 科研成果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认证与评估
    • 专业认证
    • 审核评估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团学动态
    • 学生风采
    • 心理热线
    • 军事国防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政策
    • 招聘信息
    • 校友风采
  • 党政公开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文档下载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荣誉获奖
    • 学院快讯
  • 党的建设
    • 组织机构
    • 学习园地
    • 党建动态
    • 工会之家
    • 制度建设
  • 教育教学
    • 专业设置
    • 师资力量
    • 教师风采
    • 教学动态
    • 实训教学
  • 学术科研
    • 学术交流
    • 科研成果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认证与评估
    • 专业认证
    • 审核评估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团学动态
    • 学生风采
    • 心理热线
    • 军事国防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政策
    • 招聘信息
    • 校友风采
  • 党政公开
    • 党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文档下载
  • 联系我们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团学动态
  • 学生风采
  • 心理热线
  • 军事国防

心理热线

  • 首页> 团学工作 > 心理热线 > 正文
  • 一个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绝望与希望 |《隐谷路》
    来源: 作者: 日期:2022-03-20

    一个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绝望与希望 |《隐谷路》

    原创 京师心理 京师心理大学堂 2022-03-20 21:24 发表于北京

    作者 | 七滤


    一个有12个孩子的家庭是怎样的?



    美国作家罗伯特·科尔克(Robert Kolker)的书《隐谷路》便为我们介绍了这样的一个大家庭。



    在外人看来,住在隐谷路的加尔文一家是一个完美的中产家庭,丈夫多恩热情洋溢,是一名自信满满的空军学院军官,妻子咪咪则是来自一个上层家庭的大家闺秀,他们还有12个可爱的孩子,10个儿子,2个女儿。




    加尔文一家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直到有一天,大儿子唐纳德站在厨房水槽前,砸碎了10个盘子,是的,他犯病了——精神分裂症。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二儿子吉姆、四儿子布莱恩、九儿子马特、十儿子彼得、七儿子乔接连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父亲多恩也卧病在床,隐藏在这个大家庭下的问题就这样一寸一寸地暴露了出来,将母亲咪咪努力维持的体面撕毁殆尽,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癫狂、屈辱、暴力始终笼罩着这个家庭,原本美满的家庭成了人人躲避的“疯人院”。



    但其实,这个大家庭从一开始就并不美好,只是一件布满了虱子的华丽袍子。母亲咪咪从未想过自己赖以信赖的牧师早就将她的孩子当做供其挑选的玩具,除此之外,兄弟间拳脚相向,哥哥欺凌妹妹,每个孩子都在沾染毒品,这些咪咪知道,但她不愿去管,她要尽力维持这个家庭的体面,但随着儿子们一个一个生病,这最后一点体面也没有了,留给这个家庭的只有无尽的绝望。



    然而,这样一个家庭却也为精神分裂症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基因宝库。《隐谷路》一书的作者除详细描述了加尔文一家的苦难外,还以加尔文一家的故事为脉络,梳理了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探索,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的观点和争论、这种疾病治疗方法的演变、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人的偏见和歧视。可以说这个特殊的家庭为探寻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带来了一丝希望。



    所以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情感障碍和思维混乱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不等于人格分裂,而是在自身和意识之间筑起一面高墙,两者开始只存在些许隔阂,之后则完全断离,病人不再能出入一般人理解的现实世界,因为没有人会理解陨石向自己砸来是什么感觉,有人正拿着一把刀走向自己是什么感觉,灵魂和肉体好像分离了,神经仿佛被操纵了......



    “我的灵魂和肉体相差着91cm”


    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选自高分短片《精神分裂症》



    然而,世界上有1%的人可能终生都处在这样一个错杂离奇的“幻境”中,并且离我们并不遥远——截至2020年,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约为680万。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书中的大儿子唐纳德在患上精神分裂症后进行罗夏测试1,可以从十分简单的墨迹中看到非常丰富的画面,比如他看到自己跑到悬崖上,一只鹰朝他俯冲下来。


    1罗夏测试是一种投射测验,医生给受试者一系列有墨迹的卡片,受试者会被要求回答看到了什么,其回答反映了其本人的人格特征或当前心理状态。



    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而唐纳德便常常觉得有人想要害他,以及认为他还和他的初恋在一起。



    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二儿子吉姆便表现出情感障碍,犯病时十分易怒,而四儿子布莱恩更是直接开枪结束了自己和女朋友的生命。



    意志和行为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知功能障碍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


    偏执型 这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青春型 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



    紧张型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患者可以表现为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冲动行为。



    单纯型 该型主要在青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如孤僻退缩、情感平淡或淡漠等。



    未分化型 该型具有上述某种类型的部分特点,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点,但是难以归入上述任何一型。



    残留型 该型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之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性格的改变或社会功能的衰退。






    关于精神分裂症之谜的探索


    关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谜题其实就是其产生的原因,先天or后天?关于此,科学家们做出了不懈努力,从定义精神分裂症到发现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这期间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


    //精神分裂症的命名


    1894年,德国人丹尼尔`·保罗·施瑞伯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错乱”,接下来的9年都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并写下了《我的精神病回忆录》一书,该书于1903年出版,并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成为有关精神病症讨论的重要参考资料。加尔文家的6个孩子生病时,现代精神病学对他们的诊断和治疗都受到了施瑞伯病例相关理论的影响。



    十几年后,瑞士精神病学家厄根·布洛伊勒创造了“精神分裂症”一词来描述“早发性痴呆”的大部分相同症状,并且怀疑这种疾病具有生理方面的致病因素。



    //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分歧决裂


    1911年,弗洛伊德认为自己“破解”了精神分裂症的谜团,他认为这种疾病完全是“心因性”的,或者是潜意识的产物,并认为这很可能与患者的在童年成长期的经历和受到的伤害(往往是性方面的经历)有关;学生荣格十分不同意这种说法,在他看来,精神分裂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器质性、生理性的疾病,而且很有可能在家族中遗传。两人因此产生巨大矛盾,两位早期精神分析学家之间的伟大友谊结束了,而关于精神分裂病的起因和实质的争论才刚刚开始。



    //精神分裂症妈妈


    20世纪40年代,弗洛姆(Frieda Fromm-Reichmann)认为人不是生来就有精神分裂症,他们的父母才是罪魁祸首,并说“严厉专制的母亲对于孩子的发展会产生危险的影响”,她把这样的母亲称作“家庭的主要问题”,发明了“精神分裂症妈妈”这个术语,赖克曼写到,是因为有这样的母亲,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幼年遭到了严重的冷落,性情受到严重的扭曲,使得他们“痛苦地怀疑和厌恶他人”。



    1956年,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Bateson)将精神分裂症妈妈各种所谓的罪行整理成了一套理论,称之为“双重束缚”(double-bind)。




    双重束缚是某些母亲为孩子设置的两难困境。比如一位母亲嘴上对自己的宝宝说“我爱你”,同时却扭过头去不理孩子,这时孩子就受到了“双重束缚”(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无所适从”有些类似)。如果孩子经常陷人这种境地,就会发展出精神病来应付困境。而在加尔文家便是这样的,咪咪表面很爱孩子,井井有条地照顾着12个孩子,却在孩子向她诉说困难时置之不理。




    双重束缚理论和精神分裂症妈妈的概念出现后,将怪罪母亲变成了精神病学的业内标准,其影响甚至延伸到了精神分裂症研究之外。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精神病治疗师都会或多或少把情感或精神障碍归因于患者母亲的作为。自闭症被指责为“冰箱妈妈”(refrigerator mother)的罪过,因为她们对幼儿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关爱;强迫症被认为是孩子两三岁接受母亲如厕教导时抵触母亲产生的问题。公众无可救药地将“精神失常”同“恶母”的概念联系到了一起。




    电影惊魂记海报——1960年,在电影《惊魂记》中,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将有名的妄想型杀人狂诺曼·贝茨的责任一概推到他已逝的母亲身上,这在世人看来合情合理。



    //吉内恩四胞胎


    20世纪60年代,大卫·罗森塔尔(David Rosenthal)通过对四胞胎姐妹(都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诊治写了《吉内恩四胞胎》一书,书中首次指出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会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



    //氯丙嗪的革命


    在早期,比精神疾病更可怕的可能是对其的治疗,无休无止的化学和电休克治疗、护工的忽视与虐待,都将精神疾病患者推向更恐怖的深渊。



    直到氯丙嗪的出现,这是一种特效药,能够使病人镇静下来,避免手术和电击治疗,虽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但却能达到其他疗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氯丙嗪


    此外,氯丙嗪的产生更是进一步激起了精神病学界对于精神分裂症是先天or后天的讨论,并组织开展了会议,会议上出现了各种理论,其中大卫·罗森塔尔持先天论,通过对精神分裂患者家庭的追踪发现,遗传似乎可以解释几乎每一例精神分裂症病例。



    年轻的精神病学家欧文·戈特斯曼和詹姆斯·希尔兹也认为精神分裂存在遗传因素,持“精神分裂症的多基因理论”,认为精神分裂是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个基因的激活存在一个“易感阈值”,也就是说,遗传和环境因素—比如家族病史和童年遭遇—可能会联合起来起作用,才能激活某个基因。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素质—应激假说”核心是后天因素激活了先天因素。



    //SHANK2基因的发现


    1979年,神经精神病学家理查德·怀亚特(Richard Wyatt)及其团队通过CT扫描和PET扫描技术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室中存在更多的脑脊液。



    随后,琳恩·德利西(Lynn DeLisi)与斯特凡·麦克唐纳(Stefan McDonough)在加尔文兄弟的DNA上发现了相同的基因突变,突变位于SHANK2基因上。




    在大脑中,SHANK2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扮演着脑细胞通讯助手的角色,能帮助突触传递信号并协助神经元迅速反应。德利西和麦克唐纳的研究发现,加尔文兄弟携带的突变显著地改变了SHANK2蛋白。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基因组中有三个不同的SHANK基因(SHANK1、SHANK2、SHANK3)这些基因不仅与精神分裂症有关,也和其他一些精神疾病(如自闭症,双向情感障碍等)存在联系。



    //精神分裂症目前的研究困境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探索过程是十分曲折的,在这个过程中难免陷入“证实偏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理论是领头的。但理论再好都是灰色的,惟有生命之树长青,找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并预防精神分裂症才是终极目标。但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仍十分模糊,药物使用的两难困境依旧如初——药物可以暂缓症状,但也存在副作用。



    undefined



    给精神分裂患者及其家属的几点建议


    早发现早治疗。发现家人有患病的征兆,应及时到当地专业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检查治疗,不要病急乱投医,千万要找对专家找对门。



    先不要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经过精神科医生检查,待服药后病情稳定了再去找心理专家进行心理辅导,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家人要对精神分裂症的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对这种疾病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知道这种疾病可不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到什么程度,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更好地配合精神科医生开展治疗。



    家人可以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动员亲朋好友多理解、多支持、多援助,督促患者多与亲朋好友交往,这样可以得到外界的社会支持力量,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对于患者的异常言行,家人要给予理解和接受。不必与其争论,既不要指责对抗,也不能嘲笑和讽刺,在理解和接受的前提下,用平静、坚定和简洁的语言,使患者明白家人的意思,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谨遵医嘱。关于服药、减药、换药、停药、复诊等问题,这些都必须听精神科医生的,严格遵医嘱,不可轻信非专业人士的话,更不可凭感觉自作主张。



    结语


    研究在跟进,技术在进步,偏见却始终存在,社会的排斥将精神疾病患者进一步推向深渊。我们无法知道如果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文化认知没有那么僵化、病人没有被与主流社会隔绝,在危险信号最初出现时就积极干预的话,加尔文兄弟的人生会不会发生改变。但或许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五十年,像加尔文兄弟这样的人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们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周遭的人使我们成其为人”



    “如果有一种专属于人类并且具有哲学意义的疾病,那就是精神分裂症。”



    “

    专栏君



    undefined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30F

    《隐谷路》采用双线叙事,一方面描述了精神分裂症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史诗级苦难,一方面又讲述了这个家庭如何为医学研究提供绝佳的机遇,为所有病患家族点亮希望的微光。人物描写十分惊艳,让读者不禁为这个家庭感到悲哀。对于精神分裂症知识的梳理十分清晰全面且简单易懂。对于想要了解精神分裂症的人来说是绝佳选择。




    赠书活动

    你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最初来自哪里?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截至2022年3月23日(周三)中午12:00,大学堂编辑部会在留言点赞数最高的前8条评论中,选出最棒的3条评论,每位评论者可以获赠由中信出版集团提供的《隐谷路》一书。



    作者 | 七滤

    编辑 | N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 出柜 | 吵架 |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undefined





    上一篇: 社交焦虑障碍和童年情绪虐待/忽视有关
    下一篇: 女孩你已足够走好
    版权所有: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通讯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卧龙路1638号    邮政编码:473061
    办公电话:0377-63513722    招生咨询电话:0377-63513622  0377-63513617

    官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