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常玮/文 马祎欣/图)为深化师生对水生态修复技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理解,推动学院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9月9日,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成功开展《流域生态修复》系列微课活动。本次活动由副院长王宗华主持,李百炼院士主讲。
活动伊始,王宗华发表致辞,强调流域生态修复在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指出本次专题活动旨在夯实师生理论基础,提升科研与实践能力,为解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重大问题提供智力支持。随后,李百炼院士以十堰市五河流域综合治理、荆门生态廊道建设等实际案例为基础,系统阐述了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的核心原则与技术路线。他从流域水环境容量分析入手,通过详实的水文数据、水质标准对比和污染负荷计算,论证了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排放的必要性;强调“师法自然”的生态修复理念,具体介绍河床空间改造、湿地植被系统、跌水堰富氧等六大生态技术,并结合眉山太和智慧生态都市田园的规划实践,展现生态廊道建设与文化传承、城市发展的融合路径。最后通过智慧生态城市架构分析,提出以流域生态系统智慧平台为核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拓宽了师生对生态复杂性建模与治理创新的认知视野。
此次《流域生态修复》系列微课活动的开展,是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在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举措,加深了学生对水生态学科的理解与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为学院持续开展系列学术活动,搭建多元化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图 1 王宗华副院长致辞



图 2 李百炼院士授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