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代码与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501
专业名称:地理科学
二、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同时按学分制要求实行弹性学制(3~5年),允许提前1年毕业或延长毕业年限。经学校批准,学生可休学创业,但在校学习时间(含休学时间)一般不得超过5年。
学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至少修读课程计划中的174学分方能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阳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和青少年发展,立足河南、面向中原城市群,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地理科学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师德高尚,有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艺术素养、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地理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中学从事地理科学教学、教研与管理的优秀教师。
依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结合河南及中原城市群地理科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需求,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经过5年锻炼,成为市、县、乡(镇)中学的地理骨干教师,或具有从事地理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的为社会主义教育服务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潜能,预期实现以下目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教师专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将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师德素养】
2.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科学概念体系和提高地理科学素养为目标,具有一定的数理化、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和人格魅力,以及了解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学术发展史、客观分析与地理科学相关社会事件的能力;具有利用地理科学知识和技能、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熟练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科学与其它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认识地理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实施科学-技术-社会(简称STS)教育的能力;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地理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发展趋势,具备在教学实践中分解落实课程目标、实施科学多元评价、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能力。【教学能力】
3.树立德育为先理念,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能够胜任或辅助班主任工作;具有理解和把握地理科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中的地位与价值,能够将地理科学教学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适时进行道德教育和情感熏陶的能力;能够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活动开展育人工作,具备与家长、社区等合作,开展综合实践育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知识和技能。【育人能力】
4.具有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地理学教师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路径,能够根据时代与教育发展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国外地理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现状,具有以反思、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素养,以及在基础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能力;能上示范课,成为区域内优秀地理学教师或学科骨干。【职业成就力】
5.拥有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可持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教育形势与环境;有较强的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能够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社区沟通、交流、合作,能够胜任中学班主任及中学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具备成长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管理者的潜质。【专业发展力】
四、培养标准与毕业要求
(一)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与心理学等课程,掌握地理科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具备地理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数据分析能力;具有定量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运用现代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有获取和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能胜任为社会主义基础教育服务的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遵循人才培养质量的产出导向(OBE)理念,围绕“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等四个维度,致力于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使他们能够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与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具体毕业要求如下:
1.践行师德
(1)爱党爱国,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坚定的教师专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能够依法执教,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师德规范)
(2)具有坚定地从教理想,深刻理解教育的意义、内涵和重要性,确保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情系学生,胸怀育人,成为中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育情怀)
2.学会教学
(3)掌握地理科学及数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以及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地理科学的专业基本思想和探究方式;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知识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跨学科知识,把握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学科素养)
(4)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地理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以最新的中学地理学课程标准为基础,做到在教学实训、教育实习等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指导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价,同时获得教学体验、教学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素养;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以及优化地理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能力)
3.学会育人
(5)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管理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见习工作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获得积极体验。(班级指导)
(6)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地理科学学科育人价值,能够在教学实训、教育实习等实践中将地理学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学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校文化与育人内涵和方法,在教学实训、教育实习等实践中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体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的过程。(综合育人)
4.学会发展
(7)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了解地理学教师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路径,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订自身专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外地理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并能及时吸收其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反思)
(8)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与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协作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小组教学讨论、实习、合作研究教学实践活动,学会交流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沟通合作)
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毕业要求1 |
1.爱党爱国,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坚定的教师专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能够依法执教,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
1-1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理论的学习者、倡导者、宣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1-2以中学地理学教师的职业标准和角色定位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热爱中学教育事业,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3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树立依规依法执教意识,以“四有”好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师德认识内化为师德认同,转化为师德行为。 |
毕业要求2 |
2.具有明确的从教意愿,深刻理解教育的意义和内涵,确保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情系学生,胸怀育人,成为中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2-1 能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等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热爱教师职业,为自己即将成为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 2-2从教意愿坚定,乐教善教举措多,教学实践效果良好,成绩优良; 2-3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健康; 2-4 经常阅读与学习,广泛涉猎人文、科学、艺术类书籍,丰富自身文化修养,能辨证地看待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具有潜心教书育人、做学生良师益友的情怀和意愿。 |
毕业要求3 |
3.掌握生物学及数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以及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地理科学的专业基本思想和探究方式;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知识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跨学科知识,把握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 |
3-1具有丰富的地理学专业知识,具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实践力,有较强的地理思维、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熟悉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以及各年级教材的地位、作用、内容、结构及内在联系; 3-2学习和体验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策略,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系统开展教学; 3-3学识渊博,知识丰富,能把握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熟悉STS教学策略。 |
毕业要求4 |
4.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以最新的中学地理学课程标准为基础,做到在教学实训、教育实习等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指导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价,同时获得教学体验、教学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素养;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以及优化地理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能。 |
4-1 认可教师职业是崇高与神圣的职业,充分认识教师对学生、家庭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4-2准确解读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能够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基于地理学概念体系和学科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学习指导,进行多元化的学习评价; 4-3 熟练操作现代化教育设备,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地理学教学。 |
毕业要求5 |
5.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见习工作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
5-1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原理与方法,认识地理学在中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同地理学教师立德树人的职责; 5-2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能利用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创建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5-3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中能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原理和技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学习和体验及时、有效地与家长、学校领导、社区沟通合作,妥善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的途径和过程。 |
毕业要求6 |
6.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地理学学科育人价值,能够在教学实训、教育实习等实践中将地理学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学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校文化与育人内涵和方法,在教学实训、教育实习等实践中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体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的过程。 |
6-1熟悉学生发展的心理学原理和指导方法,了解对学生开展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方法; 6-2具有“三全”育人意识,掌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的内涵及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设计综合育人目标; 6-3学会设计和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社团活动方法,培养兴趣、拓宽知识、陶冶情操,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
毕业要求7 |
7.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了解地理学教师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路径,能结合就业愿景制订自身专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外地理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并吸收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
7-1了解地理学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路径,制定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保持开放心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并能够借鉴、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经验; 7-3 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信息收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与自我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7-4 积极参与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科研项目、地球科学学科竞赛、挑战杯、双创项目等),掌握指导中学生进行地理学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技能和方法。 |
毕业要求8 |
8.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与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协作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小组教学讨论、实习、合作研究教学实践活动,学会交流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
8-1 理解与体验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与价值,将合作学习作为地理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和途径; 8-2 能够倾听他人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地理学教学和学术观点,用合适的方法与不同对象沟通意见,交流思想; 8-3能够把握团队每个角色的定位以及对于团队的意义,能够在地理学教学团队中承担好自己的角色,并能与其他成员协同合作。 |
五、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六、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师德 规范 |
教育 情怀 |
学科 素养 |
教学 能力 |
班级 指导 |
综合 育人 |
学会 反思 |
沟通 合作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H※ |
M |
|
|
M |
H※ |
L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M |
|
|
|
M |
L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
|
|
|
M |
L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Ⅱ |
H※ |
M |
|
|
|
M |
L |
|
形势与政策1-8 |
M |
|
|
L |
M |
M |
L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M |
|
|
L |
大学英语读写(听说)1-4 |
|
|
M |
M |
|
M |
M |
H |
大学体育Ⅰ-Ⅳ |
|
|
|
|
M |
M |
H※ |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
|
|
|
|
|
M |
M |
大学计算机B |
|
|
M |
H |
L |
M |
M |
M |
大学生劳动教育 |
M |
|
|
|
|
|
|
L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H |
M |
|
|
|
M |
|
|
地球概论 |
|
|
H |
L |
|
L |
M |
|
地质学基础 |
|
|
H |
L |
|
L |
M |
H |
气象学与气候 |
|
|
H |
L |
|
L |
M |
H |
地图学 |
|
|
H |
L |
|
M |
M |
|
遥感概论 |
|
|
H |
|
|
L |
M |
|
自然地理学 |
|
M |
H※ |
M |
|
L |
M |
|
人文地理学 |
|
M |
H※ |
M |
|
L |
M |
H |
GIS概论及应用 |
|
|
H |
M |
|
L |
M |
H |
中国地理 |
H |
M |
H※ |
M |
|
H |
M |
H |
世界地理 |
M |
M |
H※ |
M |
|
H |
M |
H |
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
|
M |
H |
M |
|
H |
M |
M |
地貌学 |
|
M |
H |
M |
|
L |
M |
H |
植物地理学 |
|
M |
H |
M |
|
L |
M |
H |
土壤地理学 |
|
M |
H |
M |
|
L |
M |
|
地理科学导论 |
M |
M |
M |
L |
|
M |
L |
|
水文学与水资源 |
|
M |
H |
M |
|
L |
M |
|
经济地理学 |
|
M |
H |
M |
|
L |
M |
H |
自然资源学原理 |
|
M |
H |
M |
|
L |
M |
|
生态学基础 |
|
M |
H |
M |
|
L |
M |
H |
环境科学概论 |
|
M |
H |
M |
|
L |
M |
|
遥感图像处理 |
|
|
H |
M |
|
L |
M |
|
计量地理学 |
|
M |
H |
M |
|
L |
M |
|
RS与GIS综合实习 |
M |
M |
H※ |
M |
|
L |
M |
H |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 |
M |
M |
H※ |
M |
|
L |
M |
H |
地质地貌实习 |
M |
M |
H※ |
M |
|
L |
M |
H |
土壤植物野外实习 |
M |
M |
H |
M |
|
L |
M |
H |
GIS实训 |
|
|
H |
M |
|
L |
M |
|
城市地理学 |
|
M |
H |
M |
|
L |
M |
|
普通测量学与GNSS原理 |
|
M |
H |
M |
|
L |
M |
|
地理文献检索与写作 |
|
|
H |
M |
|
L |
H※ |
H |
旅游地理与中学地理教学 |
|
L |
H |
H |
|
|
M |
|
城镇规划与中学地理教学 |
|
L |
H |
H |
|
|
M |
|
地理板图板画实训 |
|
|
H |
H |
|
M |
L |
|
三笔字实训 |
|
|
M |
H※ |
|
M |
|
|
教育学 |
M |
H |
L |
H |
M |
H |
M |
H |
发展与学习心理学 |
L |
H |
M |
H |
H |
H |
M |
H |
中学地理教学论 |
L |
M |
M |
H |
H |
H |
|
M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
H |
H |
M |
L |
|
M |
H※ |
|
信息技术与应用 |
|
|
|
H |
M |
M |
|
L |
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 |
|
|
L |
H |
|
M |
L |
|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
|
M |
|
M |
H※ |
H※ |
|
H |
地理名师名课鉴赏 |
H |
H |
|
H |
M |
M |
H |
L |
中学地理学教学技能实训(教学设计与说课)1 |
|
L |
M |
H※ |
|
|
H |
H |
中学地理学教学技能实训(讲课与评价)2 |
|
L |
M |
H※ |
|
|
H |
H |
地理微课设计与制作 |
|
|
L |
H |
|
M |
L |
L |
教育见习 |
H |
H※ |
M |
H |
H |
M |
H |
H |
教育实习 |
H |
H※ |
M |
H※ |
H※ |
M |
H |
H |
毕业论文 |
|
|
H※ |
H |
|
M |
M |
H※ |
注:H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低支撑;※标记课程为与每项毕业要求达成关联度最高的课程。
七、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地理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图学、区域分析方法、自然资源学原理、遥感概论及图像处理、GIS原理、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土壤植物野外实习、区域地理野外实习、GIS实训、中学地理教学技能实训、RS与GIS野外综合实习、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教育见习与研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九、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
总学分 |
总学时构成 |
备 注 |
理论 |
实践 |
总学时 |
通识教育课程 |
通识教育核心课 |
50 |
560 |
234 |
794 |
实践理论学分比30:70 |
通识教育拓展课 |
8 |
144 |
|
144 |
学科基础 教育课程 |
学科基础必修课 |
33 |
568 |
63 |
631 |
学科基础选修课 |
2 |
34 |
0 |
34 |
专业教育 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
32 |
411/426 |
147/115 |
558/540 |
个性化课程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26 |
321 |
253 |
574 |
实践 教育课程 |
毕业实践 |
14 |
|
|
|
|
综合实践 |
10 |
|
|
|
第二、第三课堂自主完成 |
总 计 |
175 |
2038/2053 |
697/665 |
2735/2718 |
|
十、课程比例结构表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备 注 |
必修 课程 |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
50 |
120 |
794 |
2166 |
学分比 必修课:选修课=80:20 |
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 |
33 |
631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
23 |
439 |
个性化课程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14 |
302 |
选修 课程 |
通识教育拓展课程 |
8 |
31 |
144 |
569/552 |
学时比 必修课:选修课=3.8:1 |
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 |
2 |
34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
9 |
119/102 |
个性化课程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12 |
272 |
十一、教学计划表
-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见“南阳师范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录”,由学校统一规划开设。
2.通识教育拓展课程
包括艺术素养类、人文素养类和科学素养类等三大类课程(见“南阳师范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录”),由学校统一规划开设,不计入总学时。每位学生至少跨两个大类修满8学分,生物科学类专业学生至少修够4学分的艺术素养类和人文素养类课程。
(二)专业教育课程
1.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构成 |
考核 方式 |
各学期课程周学时数 |
开课 时间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55910101 |
地球概论 |
2 |
39 |
6 |
45 |
考试 |
3 |
|
|
|
|
|
|
|
秋 |
55910102 |
地质学基础 |
2 |
39 |
6 |
45 |
考试 |
3 |
|
|
|
|
|
|
|
秋 |
55910103 |
气象学与气候 |
2.5 |
34 |
17 |
51 |
考试 |
|
|
3 |
|
|
|
|
|
秋 |
55910104 |
地图学 |
2 |
40 |
8 |
48 |
考试 |
|
3 |
|
|
|
|
|
|
春 |
55910105 |
遥感概论 |
2 |
30 |
2 |
32 |
考试 |
|
|
|
2 |
|
|
|
|
春 |
55910106 |
自然地理学 |
2 |
34 |
|
34 |
考试 |
|
|
|
|
|
2 |
|
|
春 |
55910107 |
人文地理学 |
2 |
34 |
|
34 |
考试 |
|
|
|
|
|
2 |
|
|
春 |
55910108 |
GIS概论及应用 |
2.5 |
40 |
14 |
54 |
考试 |
|
|
3 |
|
|
|
|
|
秋 |
55910109 |
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
2 |
30 |
2 |
32 |
考试 |
|
|
|
2 |
|
|
|
|
春 |
559101010 |
地貌学 |
2 |
32 |
|
32 |
考试 |
|
2 |
|
|
|
|
|
|
春 |
559101011 |
植物地理学 |
2 |
34 |
|
34 |
考试 |
|
2 |
|
|
|
|
|
|
春 |
559101012 |
土壤地理学 |
2.5 |
43 |
8 |
51 |
考试 |
|
|
3 |
|
|
|
|
|
秋 |
559101013 |
地理科学导论 |
|
|
|
|
|
第二课堂完成 |
秋 |
合计 |
33 |
568 |
63 |
631 |
|
11 |
11 |
9 |
4 |
|
4 |
|
|
|
注: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第二课堂完成第三学期
2.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构成 |
考核 方式 |
各学期课程周学时数 |
开课 时间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55910201 |
水文学与水资源 |
2 |
28 |
6 |
34 |
考试 |
|
|
|
2 |
|
|
|
|
春 |
55910202 |
经济地理学 |
2.5 |
51 |
|
51 |
考试 |
|
|
|
3 |
|
|
|
|
春 |
55910203 |
中国地理(1) |
2.5 |
44 |
4 |
48 |
考试 |
|
|
|
3 |
|
|
|
|
春 |
55910204 |
中国地理(2) |
2 |
30 |
4 |
34 |
考试 |
|
|
|
|
2 |
|
|
|
秋 |
55910205 |
世界地理(1) |
2.5 |
47 |
4 |
51 |
考试 |
|
|
|
|
3 |
|
|
|
秋 |
55910206 |
世界地理(2) |
2 |
32 |
2 |
34 |
考试 |
|
|
|
|
|
2 |
|
|
春 |
55910207 |
自然资源学原理 |
2 |
34 |
|
34 |
考试 |
|
|
|
|
|
2 |
|
|
春 |
55910208 |
生态学基础 |
2 |
34 |
|
34 |
考试 |
|
|
|
|
|
2 |
|
|
春 |
55910209 |
环境科学概论 |
2 |
28 |
6 |
34 |
考试 |
|
|
|
|
2 |
|
|
|
秋 |
55910210 |
遥感图像处理 |
1 |
|
34 |
34 |
考试 |
|
|
|
|
2 |
|
|
|
秋 |
55910211 |
计量地理学 |
2.5 |
34 |
17 |
51 |
考试 |
|
|
|
|
|
3 |
|
|
春 |
55910212 |
RS与GIS综合实习 |
1 |
|
|
0 |
考查 |
|
|
|
|
1周 |
|
|
|
秋 |
55910213 |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 |
1 |
|
|
0 |
考查 |
|
|
|
|
|
1周 |
|
|
春 |
55910214 |
地质地貌实习 |
1 |
|
|
0 |
考查 |
|
2周 |
|
|
|
|
|
|
春 |
55910215 |
土壤植物野外实习 |
1 |
|
|
0 |
考查 |
|
|
|
2周 |
|
|
|
|
春 |
55910216 |
GIS实训 |
1 |
|
34 |
34 |
考查 |
|
|
|
2 |
|
|
|
|
春 |
55910217 |
城市地理学 |
2 |
30 |
4 |
34 |
考查 |
|
|
2 |
|
|
|
|
|
秋 |
55910218 |
测量制图与GNSS原理 |
2 |
19 |
32 |
51 |
考查 |
|
|
|
3 |
|
|
|
|
春 |
55910219 |
人口地理学※ |
2 |
30 |
4 |
34 |
考查 |
|
|
2 |
|
|
|
|
|
秋 |
55910220 |
文化地理学※ |
2 |
34 |
|
34 |
考查 |
|
|
|
2 |
|
|
|
|
春 |
合计 |
31 |
411/425 |
147/115 |
558/540 |
|
|
|
2 |
11 |
9 |
9 |
|
|
|
注:带“※”的课程建议数学基础差的同学选学。
4.个性化课程(后备学术人才培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学生可任选一个模块,但每个模块中选修课学分必须不少于14学分)
(1)教师教育类课程
课程 性质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构成 |
考核 方式 |
各学期课程周学时数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必修 |
61000301 |
教育学(中学教育基础) |
3 |
54 |
|
54 |
考试 |
|
|
|
3 |
|
|
|
|
必修 |
61000302 |
心理学(发展与学习心理) |
3 |
54 |
|
54 |
考试 |
|
|
3 |
|
|
|
|
|
必修 |
61000303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
2 |
36 |
|
36 |
考查 |
|
|
2 |
|
|
|
|
|
必修 |
61000304 |
信息技术及应用 |
1 |
18 |
18 |
36 |
考查 |
|
|
|
2 |
|
|
|
|
必修 |
55910301 |
中学地理教学论 |
2 |
32 |
|
32 |
考试 |
|
|
|
2 |
|
|
|
|
必修 |
55910302 |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
1 |
14 |
20 |
34 |
考试 |
|
|
|
|
|
2 |
|
|
必修 |
55910303 |
教育见习 |
1 |
|
|
|
考查 |
|
|
|
|
1周 |
|
|
|
选修 |
55910304 |
教育研习 |
1 |
|
|
|
|
|
|
|
|
|
|
1周 |
|
必修 |
55910305 |
三笔字实训 |
1 |
6 |
26 |
32 |
考试 |
2 |
|
|
|
|
|
|
|
选修 |
55910306 |
中学地理教学技能实训1 |
1 |
|
34 |
34 |
考试 |
|
|
|
|
2 |
|
|
|
选修 |
55910307 |
地理板图板画实训 |
1 |
8 |
26 |
34 |
考查 |
|
|
2 |
|
|
|
|
|
选修 |
55910308 |
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 |
1 |
8 |
26 |
34 |
考查 |
|
|
2 |
|
|
|
|
|
选修 |
55910309 |
中学地理教学技能实训2 |
1 |
9 |
25 |
34 |
考查 |
|
|
|
|
|
2 |
|
|
选修 |
55910310 |
地理名师名课鉴赏 |
1 |
9 |
25 |
34 |
考查 |
|
|
|
|
2 |
|
|
|
选修 |
55910311 |
地理微课设计与制作 |
1 |
9 |
25 |
34 |
考查 |
|
|
|
|
|
2 |
|
|
选修 |
55910312 |
旅游地理与中学地理教学 |
2 |
34 |
|
34 |
考查 |
|
|
|
|
|
2 |
|
|
选修 |
55910313 |
城镇规划与中学地理教学 |
2 |
34 |
|
34 |
考查 |
|
|
|
|
2 |
|
|
|
选修 |
55910314 |
地理文献检索与写作 |
1 |
8 |
26 |
34 |
考查 |
|
|
|
|
|
2 |
|
|
小计 |
|
|
|
|
|
|
|
|
|
|
|
|
|
(四)实践教育课程
实践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构成 |
考核 方式 |
各学期课程周学时数 |
开课 时间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毕业实践 |
55910408 |
地理教学实习 |
8 |
|
|
|
|
|
|
|
|
|
|
18周 |
|
秋 |
55910409 |
毕业论文 |
6 |
|
|
|
|
|
|
|
|
|
|
|
8周 |
春 |
综合实践 |
55910410 |
|
10 |
|
|
|
|
第二、第三课堂自主完成 |
|
合计 |
24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