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教授风采
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风采 > 正文

冯杨伟

作者:   时间:2025-04-30   点击数:

基本信息  

名: 冯杨伟                    别:

历:博士研究生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称:副教授

科研方向:能源矿产成矿机理、古地理环境

个人简介:主讲《地质学基础》《地质地貌实习》《地理文献检索与写作》《专业英语》等课程。

教育部学位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江西省科技专家、河南省科协评审咨询专家、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领队、南阳市独山玉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阳市诸葛英才、南阳市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南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文明教师”“创新创业与就业导师”等。

国际期刊《Modern Subsea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编委、《能源与环保》期刊编辑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Minerals》《Open Geosciences》《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Energies》《海洋地质前沿》等期刊评审专家、IFEDC等国际会议审稿专家。

多年来深耕煤系石墨成矿富集机理研究,先后获批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中文核心论文50余篇。解剖秦岭造山带中煤系石墨矿床,以研究区1:5万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资料、废旧煤矿和正在开采的石墨矿山资料为依据,通过15000地质剖面测量、重点区1:1万地质填图、煤系石墨矿老硐观测与编录等工作,系统地采集样品,开展薄片鉴定、电子探针、扫描显微镜、X衍射(XRD)、拉曼光谱和石墨矿检测等分析测试,探究了煤的石墨化作用机理,煤石墨化受控于构造应力-岩浆热力的耦合作用。该研究对推动煤系石墨资源勘查、摸清煤系石墨资源家底和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将科学研究融入教书育人,积极探索“学、研、竞、产”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指导学生团队多次在项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15年博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

20207月至今,工作于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讲师、副教授。

曾先后工作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C岩浆热侵位对煤变质型石墨富集成矿的控制——以西秦岭凤县隐晶质石墨矿为例(编号41502081),主持,结项

2.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华北南缘与西缘早古生代等深流沉积特征类比及地质意义(编号41172101),骨干参与,结项

3.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煤石墨化过程中岩浆热力和构造应力的定量表征及其耦合控矿机制(编号252300420297 ),主持

4.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 (科技攻关)煤石墨化作用关键地质要素定量表征技术攻关与煤基石墨制备(编号232102320319),主持,结项;

5.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构造应力与岩浆热力耦合作用下煤的石墨化作用研究—以赣西萍乡煤系石墨矿为例(编号20202BABL211019),主持,结项;

6.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UMU平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地球科学概论》金课建设(编号220902284303850),主持,结项;

7. 教育部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就业实习基地项目(上海亚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编号20230113016),主持,在研;

8. 教育部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人力资源提升项目(华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编号20230113130),主持,结项;

9.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宝石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究(编号2024Y

10. B0187),骨干参与,结项;

11. 202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视域下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编号2024XWH190),骨干参与,在研;

12.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灵宝市董家埝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研究,(编号22B170004),骨干参与,在研;

13. 南阳市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专项项目煤中原生矿物对煤石墨化的催化机制研究,(编号2024JCQY023),主持,在研;

14.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暨刘宝珺地学青年科学基金):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梅山组等深流沉积地震识别及其地质意义,主持,结项;

15. 南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蒲山石灰岩矿山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研究,(编号RKX12),2023,参与,结项;

16.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科研子项目:新疆东部石炭纪—二叠纪沉积相与沉积体系对比研究,2016-2018,主持,结项;

17. 南阳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地震及其成因,(编号2023-KCSZYXAL-02),主持,结项;

18. 南阳师范学院实验室开放项目:地理文献检索与写作技能能力提升与实训,(编号SYKF2023003),主持,结项;

19. 南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虚拟野外教学项目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嵩山地质地貌野外实习为例,(编号2023-JXYJYB-11),主持,结项;

20. 南阳师范学院教学科研项目:超级PPT原位翻转课堂和富媒体助力《地质学基础》打造混合式金课,(编号2022-JXYJ-52),主持,结项;

21. 南阳师范学院实验室开放项目:岩石矿物物理性质的识别与鉴定,(编号SYKF2021004),主持,结项;



1. Feng Yangwei*, Ren Yan, Sun Wei,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micro pore-fracture in Tiemulike Formation, Yining Basin.2024, Sci Rep 14, 30368. JCR 2区(Nature子刊)

2. Hu Fangen, Xiao Xia, Fan Qingbin, Yu Lupeng, Xu Yun, Feng Yangwei, et al. Grain size and shape analysis of recent and paleo sediments along Poyang Lake with insight into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CATENA, 248:108588.                                                                      JCR 1

3. Feng Yangwei*, Ren Yan, Lyu Lushi. Enrichment of Coal-Hosted Graphite Deposits Caused by Magmatic Heat Transfer and Tectonic Stress at Feng County, Western Qinling Orogen, China[J]. Minerals, 2023, 1310, 1258.  

4. Feng Yangwei*, Ren Yan, Xia Fei, et al. Study on the Early Cretaceous fluvial-desert sedimentary paleogeography in the Northwest of Ordos Basin[J]. Open Geosciences, 2023, 15, 1, 20220469.   EI  

5. Feng Yangwei, Ren Yan, Lyu Chengfu*, et al. Seismic Recognition and Origin of Miocene Meishan Formation Contourite Deposits in the Southern Jin Li.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21, 95(1): 131~141.

6. Feng Yangwei, Ren Yan*, Li Zengxue, et al.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ree Types of Mound-shaped Reflectors in the Meishan Formation,Southern Qiongdongnan Basin[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 2021, 95(1): 167~176.  

7. Zhang Gongcheng, Feng Yangwei. PrefaceSpecial Issue Devoted to Petroleum Geology in Marginal Sea Deepwater SettingsTake the South China Sea as an Example[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 2021, 95(1):1~5.  

8. Feng Yangwei, Ren Yan, Zhang Gongcheng, et al. Petroleum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gas province in deepwater area of North Carnarvon Basin, Australia.[J] China geology, 2020, 3(4): 623632.  

9. Feng Yangwei, Zhang Gongcheng, Ren Yan, et 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of Reef in Deepwater Area of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 2019, 93(z2): 92~93.  

10. Feng Yangwei, Qu Hongjun, Zhang Gongcheng, Pu Renhai.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Miocene Meishan formation reef in Southern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2017, 6(3): 206218.  JCR 2

11. Feng Yangwei, Qu Hongjun, et 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Qinling Orogen,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15, 89(4): 12441263.  

12. Feng Yangwei, Lu Jincai, et al. Shale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Tiemulike formation in Yining basin[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15, 89(s1): 147150.

13. 宋博, 卢进才,牛亚卓,姜亭冯杨伟,等.伊犁盆地尼勒克地区中二叠世陆相地层碎屑物源分析及其对西天山构造演化过程的约束[J]. 岩石学报, 2018, 34(07): 20302048.  

14. 冯杨伟,任艳,屈红军,等. 中哈边境吉木乃—斋桑盆地二叠系油气成藏要素[J]. 地质学报, 2021, 95(6): 19351948.  

15. 冯杨伟, 姜亭, 宋博, . 中哈边境伊犁地区中二叠统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J].地质学报, 2017, 91(4): 942953.

16. 冯杨伟, 屈红军.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06):22592268.  

17. 张功成, 米立军, 屈红军, 冯杨伟, 范玉海. 全球深水盆地群分布格局与油气特征[J]. 石油学报, 2011, 32(03): 369378.

18. 冯杨伟,赵菲菲,白景峰,等.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质学基础” 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J]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 24(3) : 8994.

19. 张功成, 冯杨伟*, 屈红军. 全球5个深水盆地带油气地质特征[J]. 中国石油勘探, 2022, 27(2): 1126.

20. 冯杨伟,任艳,张云青. 地理研学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措施探究[J].教育,2022,07183185

21. 任艳,冯杨伟*. 豫西卢氏城郊未利用地开发促进宜居生态新城建设评价[J].农业与技术, 2022, 42(23):9498.

22. , 冯杨伟*, 贾灿灿, . 秦岭地区石墨资源分布与成矿主控因素[J]. 自然科学, 2021, 9(5):610616.

23. 冯杨伟. 阿尔泰南缘吉木乃地区下二叠统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J]. 西北地质, 2019, 52(4): 98107.

24. 冯杨伟,吕录仕. 陕西凤县石炭系煤系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中国煤炭, 2018, 44(07):  4448+81.

25. 王云, 冯杨伟*, 张功成.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丘状反射体地质解释[J].矿物岩石, 2018, 38(01):111119.

26. 冯杨伟, 张功成. 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对深水区烃源岩形成的控制[J]. 海相油气地质, 2017, 22(1): 1424.

27. 冯杨伟, 聂浩刚.秦岭造山带晶质石墨矿富集成矿机理初探[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7, 36(suppl): 336337.

28. 冯杨伟, 屈红军, 张功成, .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一段地震相分析[J]. 矿物岩石, 2016, 36(3): 8295.

29. 冯杨伟, 张功成, 屈红军.南海新生代生物礁发育规律与油气勘探潜力[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6): 1825.

30. 冯杨伟, 屈红军, 张瑾爱, . 印度东部大陆边缘克里希纳—戈达瓦里盆地油气分布规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6(3): 408414.

31. 冯杨伟, 屈红军, 张功成, .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 31(4):131140.

32. 冯杨伟, 屈红军, 张功成, .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深水盆地油气分布规律[J]. 地质科技情报, 2011, 30(6): 99104.

33. 冯杨伟, 孙卫, 屈红军, . 西峰油田合水区块长8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J].断块油气田,2011, 18(2):223227.

34. 冯杨伟, 屈红军, 张功成, .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中生界生储盖组合特征[J]. 海洋地质动态, 2010, 26(6): 1623.

35. 冯杨伟, 屈红军, 张功成, .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沉积演化及其对生储盖的控制作用[J].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3): 4551.

36. 许光, 姜亭, 郭望, 陈高潮, 史冀忠, 冯杨伟. 新疆伊宁盆地石炭系阿克沙克组烃源岩特征[J]. 地质通报, 2018,37(01):6369.

37. 宋博, 魏建设, 白建科, 牛亚卓, 姜亭, 许伟, 冯杨伟. 西天山伊犁地区上、下石炭统接触关系的重新厘定及其构造意义——来自沉积学和岩相学的证据[J]. 地质通报, 2018, 37(01): 3950.

38. 张凤廉, 屈红军, 张功成, 赵冲, 冯杨伟. 西非科特迪瓦盆地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J]. 地质科技情报, 2017, 36(05):112117.

39. 王力, 樊俊雷, 冯杨伟.石墨资源现状及中国石墨矿床分布[J].中国煤炭地质, 2017, 29(07): 59.

40. 赵天亮, 蒲仁海, 屈红军, 张功成, 梁建设, 冯杨伟. 琼东南盆地南部中新统“丘”形反射成因探讨[J]. 海洋学报(中文版),2013,35(04):112120.

41. 范玉海, 屈红军, 王辉, 冯杨伟, .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组下组合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J]. 新疆石油地质,2013,34(01):1416.

42. 范玉海, 屈红军, 王辉,杨县超, 冯杨伟. 微量元素分析在判别沉积介质环境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中区晚三叠世为例[J].中国地质,2012,39(02):382389.

43. 范玉海, 屈红军, 张功成, 冯杨伟, . 世界主要深水含油气盆地储层特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31(05):135145.

44. 郑艳荣, 屈红军, 冯杨伟, . 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05): 2832.

45. 王力, 屈红军, 张功成, 范玉海, 关利群, 冯杨伟, . 世界主要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发育规律[J]. 海相油气地质,2011, 16(04): 2231.

46. 李敏, 屈红军, 张功成, 冯杨伟, . 环北极深水盆地群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J]. 海洋地质前沿, 2011, 27(08): 3240.

47. 范玉海, 屈红军, 张功成, 冯杨伟, . 世界主要深水含油气盆地烃源岩特征[J].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02): 2733.

48. 屈红军, 蒲仁海, 冯杨伟. 塔河油田南部奥陶系储层类型及测井识别特征[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1(01): 9094.

49. 屈红军, 梅志超, 李文厚, 关利群, 冯杨伟, . 陕西富平地区中奥陶统等深流沉积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10, 29(09):13041309.

50. 关利群, 屈红军, 张功成, 范玉海, 冯杨伟, . 世界主要深水盆地圈闭特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 30(04): 209214.

出版专著  .  

1. 全球深水油气地质志,石油工业出版社, 2024,副主编

2. 深水油气地质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15,副主编

3. 河南地理(教材),河南大学出版社,2023,参编


获奖、荣誉社会兼职及指导学生竞赛与项目

1. 2023年,河南省教育厅2023年度科技成果奖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豫教【202336986);

2. 2023年,南阳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3. 2022年,荣获南阳师范学院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暨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4. 2022年,2022年河南省地理学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5. 2021年,2021年河南省地理学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6. 2021年,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科协、河南省社科院和河南省学联授予第十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7. 2021年,荣获南阳市“诸葛英才”称号

8. 2021年,中国石油学会颁发2020年图片石油百科优秀作品奖“优胜奖”

9. 2015年,第二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上荣获“Best presentence for young scientist

10. 2013年,荣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业务骨干称号。


学术兼职及参与团体组织

11. 2024-至今,南阳市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12. 2024-至今,河南省地质学会会员。

13. 2020-至今,南阳市独山玉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14. 2020-至今,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指导学生竞赛与项目

15. 2024-至今,南阳市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16.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三等奖”(国家级)-2022年;

17. 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二等奖(省级)-2024年;

18. 第十六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省级)-2023年;

19. 第十六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三等奖”(省级)-2023

20. 第六届河南省高校地理师范生和研究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省级)-2023年;

21. 第五届河南省高校地理师范生和研究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省级)-2022年;

22. 第十五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特等奖”(省级)-2021年;

23. 第四届河南省高校地理师范生和研究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省级)-2021年;

24. “数慧杯”第一届河南省国土资源大赛“优胜奖(三等奖)”(省级)-2021年;

25.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豫南商城地区杨山煤系石墨矿成矿富集主控因素探究(项目编号:202310481032),主持人:苏一童(地理科学专业20216班),2023-2024

26. 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SPCP):豫西南地区石墨资源分布与成矿主控因素分析,主持人:高滢(地理科学专业20222班),2025

27. 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SPCP):豫南杨山煤变质型石墨矿区古构造应力场恢复重建,主持人:石静(地理科学专业20224班),2024

28. 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SPCP):豫南杨山煤变质型石墨矿热接触变质带岩石学特征研究,主持人:苏一童(地理科学专业20216班),2024

29. 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SPCP):河南省石墨矿产资源现状和供需形势分析,主持人:贾灿灿(地理科学专业20204班),2023

30. 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SPCP):全球石墨资源分布格局及对我国石墨资源安全的思考, 主持人:林德恺(地理科学专业20213班),2023

下一条:龚威 教授

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路1638号南阳师范学院中区逸夫楼

办公电话:0377-63513727
招生就业电话:0377-63523139

南阳师范学院微信
南阳师范学院微信

地旅学院微信
地旅学院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