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电影40年创作与理论互动反思
张阿利,苗学慧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从1984年至今,中国西部电影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艺术中少有的有着明确生日的电影思潮。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西部电影在创作与理论的激荡互动中缔造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篇章。40年来,中国西部电影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显现出创作与理论交互催生的特有现象。从早期的理论争鸣与身份确立,到创作领域的蜚声国际,再到新西部电影的理论探索和西部类型片的发展,中国西部电影40年的发展史也是理论与创作的关系史。
关键词:中国西部电影;电影创作;电影理论
引用格式:张阿利,苗学慧.中国西部电影40年创作与理论互动反思[J].南都学坛,2025,45(3):43-49.
基于电影叙事的钟惦棐电影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王彦霞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101)
摘要:电影理论家钟惦棐强调“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他提出“电影的锣鼓”“西部片”等理论主张,并身体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电影管理、电影与人民的关系、电影叙事等方面都功不可没。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们仍需要在钟惦棐电影理论指导下,探索以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途径。
关键词:钟惦棐电影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西部电影;中国故事
引用格式:王彦霞.基于电影叙事的钟惦棐电影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南都学坛,2025,45(3):50-56.
《树上有个好地方》系列影片的“树意象”审美意蕴探析
高字民,刘沿言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树上有个好地方》系列电影是儿童电影导演张忠华的优秀代表作。该系列影片在细腻地描绘陕西关中地区少年巴王超过的成长历程中,把“树”作为核心意象,贯穿了全片的影像叙事。正如片名的提示,“树”的意象在银幕上,不仅以实体之“象”鲜明直观呈现,而且以内涵之“意”的情感象征承载了多重审美意蕴。“树”意象在片中辅助人物塑造,深化情感寄托,丰富叙事策略,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思想。张忠华立足精巧的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确立和拓展了“树”的意象叙事,实现了艺术表达与观众情感的深度链接,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审美共鸣。该系列电影基于“树意象”的审美意蕴创新探索,为中国西部电影和儿童影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参照。
关键词:《树上有个好地方》;树意象;审美意蕴
引用格式:高字民,刘沿言.《树上有个好地方》系列影片的“树意象”审美意蕴探析[J].南都学坛,2025,45(3):57-63.
杜甫组诗的题材类别及其构建方式
吴淑玲,韩成武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组诗”用“组”命名,指向连类,故杜甫组诗实际数量比其自命名组诗数量多。其组诗的题材类别及其构建方式大体可归纳为八类:游赏组诗多呈散絮状结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草木的深切关怀;纪实性组诗多呈放射性结构,反映生活的多面性和深刻性;纪行组诗多呈直线性结构,呈现纪行游踪和展现生活的平面化;回忆性组诗多呈铺叙对比结构,意在深化痛伤大唐的主题;咏史组诗多呈古今勾连结构,于古事古迹中内涵寓今之意;政论性组诗构建方式是罗列其事,直言论之,是诗人讽谏情怀的传达;咏怀性组诗多呈藤萝式结构,以深化诗人的忧世嗟生情怀;文论组诗多呈摘星式结构,是诗人选择代表性观点发表对文学史问题的真知灼见。这些构建方式为杜诗更好地传情达意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组诗;连类;题材类别;构建方式
引用格式:吴淑玲,韩成武.杜甫组诗的题材类别及其构建方式[J].南都学坛,2025,45(3):64-75.
顾千里词学思想论略
马天颖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顾千里作为清代著名的校勘学家,其词学论述常为其古籍校勘成就所掩。尽管顾千里并非以词学名世,但在扬弃浙西词派理论的基础上,其词作、词集序跋中时常显示出对韵律的重视、对“词学”概念的强调和对“学人之词”的推尊。在创作中,顾千里还有对创作“无题之作”的偏好。这些词学思想对吴中词派的形成和理论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顾千里;词学思想;词韵;浙西词派;吴中词派
引用格式:马天颖.顾千里词学思想论略[J].南都学坛,2025,45(3):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