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绵延中深入未来
——汉语译诗与译者写诗的记忆诗学比较研究
亚思明,胡龙飞
(山东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摘要:记忆自古以来便是诗歌言说的内容,但到了近现代以后,诗人开始把回忆和遗忘的过程作为文学的主题。英国哲学家洛克、休谟通过记忆研究在自我认同问题上的建构和解构,给浪漫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援,并最终导向“自我同一性的缺失”这样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诗学命题,而这种转变以翻译为媒传达给了穆旦。戴望舒在译介法国象征派的同时实现了记忆的空间化,并且找到了一种新的主体性的表达。基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有关时间、绵延、意识和记忆等概念,俄罗斯阿克梅派诗人曼德尔施塔姆提出了“时间的玫瑰”这样一种以有机体的永恒统一的名义摧毁正典的诗学。北岛借鉴了曼氏的这一意象,重建记忆中的北京,肯定了曼氏所言的“创新和记忆携手而行”。
关键词:翻译;记忆;穆旦;戴望舒;北岛
引用格式:亚思明,胡龙飞.在过去的绵延中深入未来:汉语译诗与译者写诗的记忆诗学比较研究[J].南都学坛,2025,45(1):21-31.
要么忠实,要么美丽
——以策兰、里尔克、狄金森为例谈诗歌翻译技巧
岩 子
(欧洲华文笔会,奥地利 维也纳 1230)
摘要:诗歌是一种具有偶然性的、关乎灵感的精神产物,呈现出非数据性、非实事性和非技术性的特点,常常令人难以进行翻译。诗歌翻译中难以传递和把握的意象、意境和用典,不仅记载着写作个体发生于刹那间的、灵感突现式的“理解与情感的复杂经验”,亦蕴含着来自出发语的千百年来沉淀而成的文化和艺术的审美经验。翻译工作者在“摆渡”不同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时,难免会遇到直译或意译、押韵与否、是否可译、死译或活译等问题。诗歌翻译要最大程度地保持原作的结构、风貌乃至气韵,力求精神上的忠实,以灵活的方式穿越语言和文化的屏障,以译入语的语言系统为准绳,使原诗脱胎换骨,美丽再生,打动目的语受众的心弦。
关键词:诗歌翻译;摆渡;策兰;里尔克;狄金森
引用格式:岩子.要么忠实,要么美丽:以策兰、里尔克、狄金森为例谈诗歌翻译技巧[J].南都学坛,2025,45(1):32-43.
序题创新与“因文立体”:论明代文学总集《文章辨体汇选》的辨体批评观
肖 锋,杜 莹
(中国传媒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24)
摘要:“辨体”是贯穿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的主要批评方法。他采取“省略”“改写”“补充”等方式,对“序题”进行经典化构建,形成新的序题模式。在选文编次上,不拘泥于辨析文体的体裁、形式等外在要素,而依次遵循“体—时—人”的层级结构,既继承“原释选敷”的辨体法,又 独创了“四部整合”“选己入集”“裁篇摘句”的辨体法,这充分体现了其对“因文立体”的灵活使用。其“尊体”观集中表现在对“文章以体制为先”的继承与发扬上,其“破体”观则以变体为常态,以别体为创体,因此深化并完善了辨体批评的实践路径和目标,具有辨文体价值、析文体风格 变化、见文体演变轨迹、示文体写作范例的重要意蕴,使《文章辨体汇选》成为明代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文体总集。
关键词:序题;“因文立体”;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辨体批评观
引用格式:肖锋,杜莹.序题创新与“因文立体”:论明代文学总集《文章辨体汇选》的辨体批评观[J].南都学坛,2025,45(1):44-54.
从五大臣出洋看晚清小说中的“西游”想象
许 萌1, 李 忠2
(1.南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2.洛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1906年至1911年间,晚清小说家对五大臣几乎清一色地作西游化、妖魔化等艺术处理,这是公使形象书写史上的别样呈现。晚清小说对五大臣形象的刻画,妙趣横生且极具寓言化特色,整体追求内在的“荒诞”与“怪、奇、丑”等审美观念,这与立宪幻梦破灭后形成的巨大落差不无关系。小说家普遍对之进行充满丑恶的描写并非偶然,正反映了彼时国民迫切打破封建专制束缚的心声。深究五大臣被晚清小说家塑造为“跳梁丑角”,乃至不断被妖魔化的成因,不仅在 于日益高涨的革命风潮及其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向,也在于报刊媒介对其的持续关注与负面报道。五大臣的文学形象丰富了中国近代文学小说人物的多元构成,也是百余年来我们探寻民族复兴之路的一个缩影,彰显了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关键词:清末立宪运动;考察宪政五大臣;“西游”叙事;革命风潮;报刊媒介
引用格式:许萌,李忠.从五大臣出洋看晚清小说中的“西游”想象[J].南都学坛,2025,45(1):55-61.
当代文学史料中的版本问题研究
黄 亚 清
(浙江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的系统工程中,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作品是“特定时代里社会影响 最大的作品”,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版本现象。同时,现代发达的出版体系和传播技术的支撑使当代文学版本情况相对稳定,并为批评研究及文学史书写提供了基础史料。但随着史料工作的推进,因为政治体制、艺术完善、新媒介技术等的影响,当代文学版本谱系不断扩张,导致传统版本观念捉襟见肘、版本乱象和批评错位、电子版本的有限性及其与研究者主体性的复杂关系等问题,所以从版本观念、版本研究方法、技术与人的关系等三个层面探讨提升当代文学版本研究的方法,可以夯实文学史书写的基础。
关键词:当代文学;史料;版本;主体性
引用格式:黄亚清.当代文学史料中的版本问题研究[J].南都学坛,2025,45(1):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