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期刊部首页|

文学研究

当前位置: 期刊部首页 -> 专题专栏 -> 文学研究 -> 正文

《南都学坛》2024年第6期“文学研究”栏目:摘要、关键词、引用格式

发布日期:2024-12-31浏览次数:

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咏马诗的政治视野

陈岸峰

(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澳门999078)

摘要:唐代诗人中,善于相马并且了解马的价值,以至于咏马而流传后世者,莫过于杜甫。杜甫在诗中或以马自喻、自伤、自怜,至老而仍念念不忘,实有无限唏嘘在其中。此中关键在于,杜甫的咏马诗不止于自身的感怀,其目光之深邃与高超的政治视野,对于“安史之乱”中战马的关键作用、回纥铁骑的协助及其遗患,以至于乱后藩镇购马的野心,均可谓了然于心。由此可证,杜甫的咏马诗亦是其作品成为“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体现了其对唐王朝的忠诚与政治远见。

关键词:杜甫;安史之乱;胡马;唐玄宗;唐肃宗

引用格式:陈岸峰.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咏马诗的政治视野[J].南都学坛,2024,44(6):45-52.


:从自然现象到文艺学范畴

陈启远,倪可可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词,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后又衍生出一系列文艺学概念。音乐与自然风密切相关,“风”本身可以解释为“音”“声”“乐”“歌”,《诗经·国风》之“风”应理解为音乐,“邦风(国风)”指各邦国之音乐;魏晋时期流行以“气”品评人物,而“气”与“风”具有相通之处,“风”也由此被引入人物品评与文学评论,进而启发了“风格”概念的产生;而“风骨”之“风”之所以可以表现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同样与“风”和“气”在意义上的相通密不可分。

关键词:风;风诗;风格;风骨

引用格式:陈启远,倪可可.风:从自然现象到文艺学范畴[J].南都学坛,2024,44(6):53-61.


“自性”观念与鲁迅主体性思想建构

孙海军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民报》时期,章太炎提出以“自识”为宗、建立新宗教的主张,因此“自性”“自心”“自识”等佛学概念频频出现于章氏这一时期的系列论文中。受其影响,鲁迅在早期文言论文中也多次运用“自性”等佛教语汇转译西方新神思宗思想。鲁迅以“自性”对译施蒂纳“独自者”等概念,显然属于一种创造性的误读,但在西方主体论哲学的烛照下,源于佛学的“自性”观念却被鲁迅赋予了某种主体性价值,因而成为其主体性思想建构的起点。

关键词:章太炎;鲁迅;自性;主体性

引用格式:孙海军.“自性”观念与鲁迅主体性思想建构[J].南都学坛,2024,44(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