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期刊部首页|

文学研究

当前位置: 期刊部首页 -> 专题专栏 -> 文学研究 -> 正文

《南都学坛》2024年第5期“文学研究”栏目:摘要、关键词、引用格式

发布日期:2024-12-31浏览次数:

苏轼《薄薄酒》及宋代续作中的丑妇书写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610066)

摘要:在以丑妇为核心的宋诗谱系中,苏轼《薄薄酒》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轼《薄薄酒》中之丑妇,成为诗人志于栖隐、戒慎疏远之个体价值的自我观照;黄庭坚续作中的丑妇则与莱妻形象同构,被赋予避世者乐道闲居的意涵,与苏诗中之丑妇相呼应,皆是北宋文士转向内在自我展示的一种方式。苏、黄诗中的丑妇,隐然透露出北宋党争的激烈图景,也表明北宋文士将目光转向个体化的价值时对妇德形成的高度自觉意识。而南宋续作中之丑妇更具现实感,也与“妇德”等特质相联结,充分体现了诗人在私人领域中诉诸寻常日用来实践内化之道德的生活态度。南宋受苏轼《薄薄酒》影响而以丑妇为主题的诗作,标志着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即妍妇真正成为恶的象征,丑妇则是善的代表。男性作家对丑妇的认可,对美人的扬弃,意味着南宋文人的不俗与道德自许。南宋对丑妇的价值肯定,也反映在以孟光为女性典范的诗词书写中,对美色的超越与对妇德的追求成为主流价值,而这正是围绕着美丑的思辨所构成。

关键词:苏轼;《薄薄酒》;续作;丑妇;孟光

引用格式:李光生.苏轼《薄薄酒》及宋代续作中的丑妇书写[J].南都学坛,2024,44(5):39-46.



韩成武先生的杜甫研究述论

 

(山东大学 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 济南250100)

摘要:韩成武先生是国内著名杜甫研究专家,数十年来在杜甫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极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系列学术著作《杜甫诗全译》《少陵体诗选》《诗圣:忧患世界中的杜甫》《杜诗艺谭》《杜甫新论》《杜诗诗体学研究》,构建起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杜甫研究体系。其洞幽烛微的杜诗艺术研究、雅俗共赏的杜甫传记、深入细致的杜诗诗体研究,对认识和理解杜甫的思想境界与艺术成就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有力地推进了新时期杜甫研究的深入发展。韩先生的杜甫研究往往将扎实的文献考据与细致的艺术分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事空谈、严谨精审、浑厚细腻的研究特色,为当代杜诗学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进行深入总结。

关键词:韩成武;杜甫研究;杜诗艺术;杜诗诗体学

引用格式:孙微.韩成武先生的杜甫研究述论[J].南都学坛,2024,44(5):47-54.



论宗璞《野葫芦引》中的古典诗歌

 

(南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南阳473061)

摘要:在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中,宗璞精心创作了“序曲”“间曲”“终曲”共11首散曲,它们饱含深沉浓郁的家国情怀,提示故事情节发展,寄寓作家的当代立场以及对知识分子文化人格与民族精神的理性思考。这些古典诗歌与正文情节相得益彰,显示出情理交融的、可靠的叙述视角;古典诗歌的摘录与创制符合人物性格、心理,实质性地融入了人物活动,塑造出生动真切的人物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古典诗歌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言近旨远,使小说艺术风格典雅凝练,体现了宗璞坚守诚雅的艺术追求。《野葫芦引》将古典抒情传统融入当代小说叙事,提供了一种现代与传统融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野葫芦引》;古典诗歌;叙述视角;人物塑造;艺术风格

引用格式:郑新.论宗璞《野葫芦引》中的古典诗歌[J].南都学坛,2024,44(5):55-61.



1931年黎锦明、徐霞村文学论争钩沉

郑思源,付登舟

(湖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摘要:1931年,黎锦明发表于《北平晨报》上的歌德纪念文章招致了匿名差评,黎锦明怀疑此事系徐霞村所为,双方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学创作”和“学术水平”的公开信论争。随着矛盾激化,论争主题由文学理念分歧转向对彼此的人身攻击。此次论争经过舆论发酵引发了不同阶层读者的关注与互动,同时也对双方的文学取向造成了深远影响。黎、徐论争的始末勾勒出近代中国“文学表达”与“报刊公开信”之间的互动图式,呈现了一个“作者、编者、读者”的报刊文学生态系统。

关键词:黎锦明;徐霞村;公开信;文学论争;文艺批评

引用格式:郑思源,付登舟.1931年黎锦明、徐霞村文学论争钩沉[J].南都学坛,2024,44(5):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