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批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南阳分院
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
专 报
2019年第2期 2019年4月4日
南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摘要】目前,我市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总书记来我省调研时的重要指示,力争通过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南阳全面振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目前关于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性研究几乎是空白,本课题紧密结合我市农业资源禀赋,全面系统客观分析我市农业发展现状和态势,深入剖析我市乡村振兴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市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方法路径、对策措施和保障体系,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南阳转型跨越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我市乡村振兴现状与态势
近几年来,持续推进四个功能区建设,在巩固粮、畜、菜、油四大基础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菌、果茶、药、花四特经济”,着力打造“三千四百”农业大市,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呈现出“三稳、六新”的发展态势。
1.1三稳
一是粮食产能稳定提升,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19年粮食总产达到710.61万吨,比上年增加1.4%,连续9年超百亿斤。二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坚持“外转内调、多元增收”战略,多策并举,增加农民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三是农业增加值稳定增加,坚持“转变方式、提质增效”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1.2六新
一是产品供给实现新突破,粮食稳定增产,生猪恢复生产。通过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市场调控,促进生猪恢复生产。2019年末生猪出栏710.90万头,肉蛋奶总产132万吨,畜牧业产值285亿元。水产品10.85万吨。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粮经比由上年的69.3:30.7调整到69.2:30.8。二是质量安全实现新提升,南阳市荣获全省首个“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称号。三是产业融合实现新跨越,15家省级产业化联合体销售收入313.57亿元,吸纳农民就业9.4万人,带动农户20.5万户。四是生产方式实现新变化,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全市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40.53%,农药使用量减少4.07%,利用率39%。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1.97%。五是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新改善,实施“示范、整治和改厕”工程,群众生活环境满意度明显提升。六是农村改革实现新进展,农村“三项改革”顺利推进,全市4777个村、53823个组全部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13个县市区和196个乡镇设立了土地流转(或托管)服务中心,土地流转412万亩,托管443万亩。
2.南阳乡村振兴存在问题及分析
尽管我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和“跨越之年”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对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乡村振兴,还普遍存在“五个不够”的问题,特别是新冠肺炎的发生,进一步暴露出了我市农村在医疗、文化、教育、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值得我们清醒警醒。
2.1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够牢固
一是从基础条件看,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有效水浇地面积仅占50%左右。二是从劳动力素质看,高中以上人员百人仅12.87人。三是从科技支撑看,全市每一万名农民中仅有农技人员4.7人,科技人员推广方法落后、吸引力不足。四是从保障体系看,病虫害、疫病、执法等监管检测体系不够健全。
2.2农业产业体系不够健全
一是从产业链看,龙头企业规模小、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业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为2.1:1,全省为2.5:1,全国为2.3:1。二是从价值链看,农业品牌总体数量少,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三是从供应链看,农产品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依然突出,真正优质中高端农产品相对较少,规模化水平低。
2.3农村发展新动能不够强劲
一是从土地流转看,一分散经营仍是我市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据调查,平均每户3.83块耕地,每块土地1.66亩。二是从社会组织化程度看,全市农民合作社平均每个合作社仅18.12个社员。社会化服务组织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三是从乡村人才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日益显现、产业和服务发展急需的人才日益缺乏,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2.4农民持续增收不够稳定
一是从收入来看,据调查分析,2013年-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别达到12924元、13970元、14363元、15197元、16410元、17476元、18276元,绝对差距逐年扩大。二是从抗市场风险看,受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特别是今年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发生等因素影响,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
2.5城乡融合发展不够协调
一是从人居环境看,部分村庄脏乱差现象时有发生,群众环境意识有待提升。二是从基础设施看,仅有71%的行政村完成通组道路、排前路建设;34.6%的行政村没有实现公共照明设施基本覆盖;21.4%的行政村没有文化活动广场。三是从城乡融合看,生产要素下乡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四是从移风易俗看,农村孝敬老人等不良风气依旧存在,一些地方结婚彩礼数额巨大,同时,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一定冲击。五是从乡村治理看,农村社会人户分离、人地分离,利益多元,新的矛盾不断出现,乡村治理难度明显加大。
3.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和方法
3.1抓重点——抓产业兴旺重点
结合南阳实际,实现高效农业和粮食安全相统一的要求,坚持确保粮食安全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手抓”,支持和引导制造业向农村延伸。一是调整粮食结构;二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三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四是建立现代经营体系;五是强化科技强农品牌富农。
3.2补短板——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及公共服务短板
逐步建立全领域覆盖、城乡一体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的要求,结合南阳实际,一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示范创建,全面改善乡村面貌。二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三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推动标准化村卫生室和村医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支持社会力量下乡兴办社会事业。
3.3强基础——强化乡村治理和内生发展基础
在南阳范围内进一步改善农村治理和加强农村地区的地方发展能力。一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配强村班子,开展大轮训,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二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推进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三要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3.4促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结合南阳实际情况,切实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一要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三项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活力。二要推进城乡配套改革,推动资本等要素双向合理流动。三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财政投入和金融服务能力,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3.5育亮点——培植全域生态、全域文化亮点
一是打造全域生态,时时体现生态、事事蕴含生态,以良好的生态空间创造幸福的生活空间、广阔的生产空间。二是突显全域文化,梳理南阳楚汉文化发展脉络,挖掘出南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重构新时代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搭建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乡村发展的“硬支撑”,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4.构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评价主要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指标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指标还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详细指标架构如下图:
分类 |
一级指标权重% |
序号 |
主要指标 |
二级指标权重% |
单位 |
属性 |
产业兴旺 |
25 |
1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3 |
亿斤 |
约束性 |
2 |
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满意度 |
3 |
% |
预期性 |
3 |
二、三产业收入比重 |
3 |
% |
预期性 |
4 |
农业科技贡献率 |
1 |
% |
预期性 |
5 |
农业劳动生产率 |
1 |
万元/人 |
预期性 |
6 |
特色优势农产品比重 |
3 |
% |
预期性 |
7 |
粮经饲比例 |
2 |
— |
预期性 |
8 |
农产品加工产值比重 |
3 |
— |
预期性 |
9 |
乡村旅游人数 |
1 |
万人次 |
预期性 |
10 |
农村网络零售额 |
1 |
亿元 |
预期性 |
11 |
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 |
2 |
% |
预期性 |
12 |
“两品一标”、GAP农产品认证面积 |
2 |
万亩 |
预期性 |
生态宜居 |
20 |
13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3 |
% |
限制性 |
14 |
绿色的村庄覆盖 |
3 |
% |
预测性 |
15 |
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管理的村庄比例 |
2 |
% |
预期性 |
1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2 |
% |
预期性 |
17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2 |
% |
预期性 |
18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2 |
% |
预期性 |
19 |
乡村河流水质标准 |
2 |
类 |
预期性 |
20 |
5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占比(平原) |
2 |
% |
约束性 |
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占比(山区) |
% |
21 |
森林覆盖率 |
2 |
% |
预期性 |
乡风文明 |
17 |
22 |
农民对村级文化服务满意率 |
5 |
% |
预期性 |
23 |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
4 |
% |
约束性 |
24 |
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学历比例 |
3 |
% |
预期性 |
25 |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培训支出占比 |
5 |
% |
预期性 |
治理有效 |
17 |
26 |
农民对村务公开满意率 |
4 |
|
预期性 |
27 |
覆盖村庄规划和管理 |
3 |
% |
预测性 |
28 |
在村一级提供综合服务的村庄百分比 |
3 |
% |
约束性 |
29 |
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 |
2 |
% |
预期性 |
30 |
有集体经济收入村比重 |
3 |
% |
预期性 |
31 |
达到平安创建标准的村占比 |
2 |
% |
预期性 |
生活富裕 |
21 |
32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5 |
元 |
约束性 |
33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5 |
|
预期性 |
34 |
城乡居民收入比 |
3 |
— |
预期性 |
35 |
农民对子女教育满意度 |
4 |
% |
预期性 |
36 |
农民对医疗保障满意度 |
4 |
% |
预期性 |
5.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策措施
5.1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完善基础设施
以农村物流、交通、饮水、网络、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推进保鲜冷链设施田头化。建设市有骨干、县有区域、乡村有田头的冷链保鲜设施体系,重点建设市级以上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田间地头保鲜冷凉设施,延长鲜活农产品的价值链,解决产品集中上市,产生卖难问题。
推进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化,同时构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持续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让乡村通信基础设施更完善。
5.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兴旺
5.2.1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
以突出适应性种植和比较优势为原则,着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着力实现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圈层梯次发展和重点有序突破,科学规划并持续建设四大农业功能区,着力培育高效农业产业带。
水源涵养地有机农业区。以南水北调沿线、白河流域为重点,突出水源涵养功能,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为目的,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优质水果、优势花卉苗木、特色水产、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产业,通过开展农药化肥薄膜等农业投入品减量行动,实现污染治理有效,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
城市近郊都市生态农业区。以南阳城区为中心,辐射城市近郊区及周边区域的“一小时都市生态农业经济圈”。依托城市技术、资金、市场、人才、交通等现代农业发展要素密集的优势,以改善生态、优化环境、服务城市和为市民提供精品农产品为目标,重点发展加工物流、科技示范园、设施农业、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农业、城市景观农业、农业生态公园等现代农业业态。
平原优质粮油主产区。以新野、宛城、方城、唐河、镇平、社旗的大部分乡镇为重点区域。选择一批乡镇,实施整村、整乡推进,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及良种繁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产品流通业。
岗丘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区。以内乡、南召、桐柏、西峡、淅川为重点区域,充分利用农业具有独特的山、水、林、热、气等生态环境优势和物种资源优势,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产业优势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畜禽、果茶、花、菌、药等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业等。
5.2.2巩固发展我市基础产业
持续巩固发展粮、油料、畜、菜等基础产业,促进全市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首先,发展优质粮食。使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其次,发展优质油料。选择一组具有高生产力、高产业优势和高辐射能力的城镇和村庄,努力推广高油、高油酸花生、芝麻及双低油菜等优质油料作物。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以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市为目标,推进畜牧业三大优势产业区建设,以内、唐、社、卧、方、镇等县为核心,以牧原集团“百场千万”工程建设为抓手,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生猪生产加工基地;以新、唐、社、方、南、桐等县为核心,科尔沁牛肉产业集群是创建国家关键优质牛肉生产加工基地和牛肉产业研究基地的载体。建立了现代家禽业的主导综合区,以卧龙、方城、宛城、唐河为重点并建成综合区。第四,发展优质蔬菜。稳定的蔬菜生产区,将绿色、高质量和安全作为关键点,开发绿色和有机蔬菜,促进深层蔬菜加工,储存和保险项目建设,提高南阳市蔬菜业的市场竞争力。
5.2.3发展壮大我市特色优势产业
围绕特色种植,调优结构,壮大提升“花、果、药、菌”“四特经济”,积极发展水产品等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基地和在国内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首先,发展花卉苗木。重点培育月季花、玉兰花、茶花“三花”产业,推进“两园一带”⊃2;南阳鲜花示范区将建成我们国家最大的鲜花和鲜花生产、培育和销售中心,也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木本鲜花生产基地。其次,发展优质林果。以黄金梨、核桃、板栗、猕猴桃、桃、软籽石榴等为重点,发展优质特色林果。重点打造西峡、内乡、桐柏等猕猴桃优势产区;内乡、桐柏、卧龙、宛城、新野、唐河等桃优势产区;淅川柑橘类生产地区;南召、社旗、方城等黄金梨的生产地区;淅川、镇平和其他樱桃生产地区;宛城、淅川、卧龙等石榴和葡萄生产地区;内乡和桐柏茶的生产地区;内乡、南召、桐柏等优秀的核桃和栗子生产地区。第三,发展优质道地中药材。扶持发展传统道地中药材,持续推进南阳市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创建活动,着力建设南召辛夷主产区;南召、内乡、西峡山茱萸生产区;唐河栀子及唐半夏生产地区;着力建设艾草生产地区,如桐柏、唐河、卧龙、宛城、社旗等;着力建设木瓜生产地区,如桐柏、方城;着力建设丹参生产地区,如方城;着力建设菊花生产地区,如内乡、方城;着力建设夏枯草、桔梗生产地区,如桐柏。第四,发展优质食用菌。在山区建立蘑菇的主要生产基地,如桐柏、西峡、内乡、南召、镇平、方城等;在山区建立黑木耳、毛木耳的主要生产基地,如方城、宛城;在山区建立双孢菇的主要生产基地,如唐河、内乡、新野;在山区建立平菇的主要生产基地,如宛城、卧龙、新野;在山区建立金针菇的主要生产基地,如镇平;在山区建立茶树菇、大球盖菇的主要生产基地,如社旗、西峡;在山区建立巴西菇的主要生产基地,如南召、方城;在山区建立鸡腿菇和草菇的主要生产基地,如淅川,逐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实现“三大转移”。第五,开发高质量的水产品。我们利用水库、池塘和堰坝作为载体,在建立了鸭河、丹江银鱼、丹水鱼的养殖基地,包括小龙虾、亚洲一库大闸蟹以及观赏鱼和休闲观光渔业建设为特色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5.2.4推进三产融合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联合体,突出做强肉制品、做优面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建设一批功能多样、设施完备的休闲乡村民宿、康养基地、观光园区、特色小镇,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以产后损失、贮藏保鲜、精加工产品研发、副产品综合利用为重点,引进一系列成熟适用的加工技术、工艺和设施,建设综合农业加工基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超加工产品。
壮大提升龙头企业。扶持壮大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引导牧原、赊店、想念、宛西、福森、新纺等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相关品牌等多种形式推动行业整合;鼓励优势行业的龙头企业到省外、境外投资建设加工基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一村一品”建设。
积极培育中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注重农产品加工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引导农村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
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走本地特色之路,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农业科技园等农业特色创业园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开展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创建。
5.2.5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支撑体系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导向,实施科技富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行动,筑牢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构建农产品产销衔接体系。搭建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体系建设,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奶业订单全覆盖。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深入实施“品牌农产品到超市”和“农产品便利店驻社区”,鼓励发展品牌农产品实现线上营销。
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植壮大一批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关联度高、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家庭农场。通过推进规范化建设,提高利益联结,提升一批规范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强化科技支撑。着力在生物种业、智慧农机、互联网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加快创新技术和装备应用。
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执法监管,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强化当地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积极培育粮油菜、果药菌、肉蛋奶等“大且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创建地域特色鲜明“小又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引导农业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品牌。
5.3建设美丽家园,推进生态宜居
突出抓好南水北调保护区建设,具体来讲就是一要搞好村庄建设规划;二要聚焦“四水同治”和“四城同建”3,改善农村环境。
搞好村庄建设规划。统筹谋划社会发展主要布局,综合考虑全市村庄的差异,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针对不同区域的乡村发展特点,综合考虑建设形态、规模、服务、历史、文化等因素,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进而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不同特色、相互补充的城乡发展形态。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深入持续开展“千村万塘”整治、百万厕所改造、“四美乡村”创建等活动;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城乡一体的市场化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
5.4塑造质朴美善乡村新风,推进乡风文明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支柱,是农民的精神家园,是新形势下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坚持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培育乡风文明。
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两大误区:一是在农村元素的过度现代化;二是引入过多的城市元素,避免乡村城市化,农村应注重强化原生态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乡村“灵魂”不容歪曲和走样。
夯实乡村思想政治基础。充分运用文化墙、文艺作品等各类符合农村特点的方式方法和载体,扩大“南阳好人多”宣传,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农村发展各方面,转化为村民的情感上的认同和行为的自觉。
传承创新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切实保护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深入宣传农耕文化的“精彩亮点”,保护好农村文化等遗产。
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农村优秀文化供给,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5.5完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治理有效
首先,是有效的乡村治理振兴乡村的基础。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其次,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建设,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主动接受民主监督。第三,强化法制观念。加大农村普法力度,严厉打击乡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消除黄赌毒盗拐骗的社会基础,维护好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第四,强化乡村社会的道德规范。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益养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5.6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既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农业新业态以及务工经商等多种途径,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首先要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其次合理布局生产、加工、包装、品牌、电子商务等环节,农民能在家门口创业;再次,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及其配套制度,为农民到城里打工创造好的机制,促进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大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给予适当奖励,营造积极向上良性氛围;另一方面,解决农村创业人员贷款担保困难,带动农民就业。
6.构建我市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
6.1完善人才支持体系,培育振兴农村的强大动力
将人才振兴视为对村庄振兴的关键支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和有效的人才政策,并加强对当地人才的培训。发现和重用一批“懂农业、爱农村、惜农民”的优秀干部到县乡村挂职,有效满足南阳市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需求。
6.2构建组织体系,完善乡村有效治理结构
必须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凝聚全社会力量,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时以搭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村民全员参与,具有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6.3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和投入保障制度,创新融资、投资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确保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强、资金总量不断增加。切实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城乡互动、工农互促、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和谐发展的关系。
6.4完善宣传、考核制度,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网络、公众号、短视频等现代媒体,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生动实践。健全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创新规划实施和各项乡村振兴工作的监督考核工作,督促乡村振兴工作按照规划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黄成.中原粮仓从“保饭碗”到“兴厨房”[J].农村工作通讯,2019-0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9
3.于法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N].贵州民族报,2018-06
4.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N].河南日报,2018-0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02
课题组长: 吴希慧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
成 员: 褚 阳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冯书丽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级工程师
金 莹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馆员
黄烘展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主要执笔: 吴希慧 褚 阳
呈送:中共南阳市委、市政府各级部门
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9年4月4日印发
领导同志如有批示或需调阅成果,请与我院联系。
电话:0377-63523206 (共印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