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工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摘要】经过为期6个月的研究和调查,我们的项目课题《2019-2020年南阳市工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项目已基本结束。此次研究的对象是南阳工业的发展形势,工业是一座城市经济的命脉和基石。近些年,南阳工业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之上,工业生产呈现前高、中低、后稳总体态势。产业集群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逐步入驻高新工业园区、龙升工业园区、溧河工业园等工业园区,正逐步成长为南阳经济高质量建设的生力军,有力的推动着全市经济优化升级、融合发展。然而,大部分工业企业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过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等问题,项目组成员深入实地探访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亟须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产业集群,强化构建更强的企业品牌,推进技术持续创新,突出招商择资,拉长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配套的服务功能等可行性建议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希望南阳走出一条独具发展特色的工业之路,加速南阳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2019-2020年南阳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看:2019年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5家,资产总计2974.5亿元,用工人数达到26.1万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1%,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看:全市大型工业企业29家,中型工业企业137家,小微型工业企业1639家。分县区看,8个县区企业数超百家,其中唐河县最多,共193家;镇平县第二,共178家;西峡县第三,共177家。
从行业看: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涵盖了38个行业大类,其中前10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1%,其中我市第一大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14.1%,第二大行业纺织业占9.3%,第三大行业食品制造业占8.1%,第四大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7.0%,第五大行业医药制造业占5.5%。
在2019年南阳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推进了很多
工作,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设计,鼓励了更多新兴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产业的鼓励与支持,给予了较多的政策扶持,当前南阳市整体产业结构正逐步朝中高层次结构转型发展。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如同一次体检,对我市工业全面“体检”,首先我们要坚定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要意识到薄弱环节,抓住机遇及时补齐短板。面对疫情政府要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抓好支持政策的对接落实,助力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抓重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专项,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2020年南阳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2020年南阳工业发展的机遇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南阳市位于武汉、西安以及郑州三大商圈中心,具有突出的经济优势和交通优势,其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可观,随着区域经济带来的建设与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开放的格局空间,推动了中部及西部城镇化的建设,推动了该市工业发展水平,南阳市成为了中西部经济推动点,在整个河南省排名第三,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了中西部城市群的后起之秀。
2.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走向落实
金融领域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实施,金融法律政策包括资本市场法律政策不断推陈出新,为企业上市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上市企业的扶持措施。仲景食品、金冠电气、想念食品、龙成特材、赊店老酒、金牛彩印、中天防爆、鼎泰高科、汇博医疗、南商农科、全宇制药、利欣制药等12家上市后备企业要抓住政策机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加快推进上市步伐。
3.两轮两翼战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两轮两翼战略是构建南阳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加快转型跨越的重中之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所在。四者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必须同步发力、统筹推进、抓实抓牢。“两轮两翼”战略的实施,持续加大对骨干企业支持和帮扶力度,鼓励扶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发展平台投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4.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大对供应链的整合
在近期一系列“新基建”举措中,工信部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推广普及。推动实现信息、技术、产能、订单共享,实现精准配置,为转型升级赋能。面对突发疫情,公共部门的医疗和物资供应在短期内往往难以满足需求,有条件的企业可考虑围绕主业配置一定比例的医疗和防疫物资供应能力。对于消费品行业来说,疫情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并不会直接导致市场需求中断,一些日用消费品的销量反而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而渠道供应和配送物流体系会受到较大冲击。直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快消品和耐用消费品行业企业可进一步加强线上渠道建设,减小对线下渠道的依赖。尤其是对于企业收入占比大的生活必需品、薄利多销型商品和标准化的产品,有效的线上渠道能大幅减少突发事件给企业带来的生存威胁。
(二)2020年南阳工业发展的挑战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中国经济依然笼罩在中美贸易战的阴影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一系列外部环境使南阳工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总结为以下3点:
1.工业企业出口量普遍不高
近些年发展中南阳市工业企业出口量相对不高,且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很多出口量还是下滑,从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工业领域的出口产品集中在机电类产品、纺织类产品,近期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南阳出口产业受到一定冲击,尤其是对于机电类出口产品,其出口额及出口规模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也给南阳市工业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与挑战。
2.部分工业产业产能过剩
就当前发展情况看,南阳市工业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对于南阳市工业发展趋势有相关关系,从其发展过程梳理看:首先国内市场及国外市场的需求量几乎饱和了,供给量非常大,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很多产品出现了严重的滞销问题,导致了存货大,产品积压多,企业资金被占用,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被大大压缩。其次,市场供需关系恶化,生产力是围绕需求而发展,很多需求开始减少,导致了生产量也开始减少,甚至一些工业企业已经进入了“入不敷出”的阶段,还有一些企业濒临破产。最后,部分企业也因为产能过剩的影响,最终走向了破产之路。
3.企业产品库存积压无法有效消除
对于2020年而言,其开头是一个不平常的开头,受到冠状疫情影响,全球工业市场受到了严重打击,市场上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改变,各种产品无法走出国门外销,这给南阳市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发展至今全球疫情大爆发,各个国家都启动了“封国”策略,更多的工业产品被滞留在仓库。除了市场影响之外,工业产品使用周期长,虽然技术更新换代了,但是很多买家不会因为技术更新而去随便更换设备,这也导致了供应量远远超过了需求量,加之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出口量缩减是可以预知的,也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当前很多产品成为库存产品,企业资金被占用,再生产及科研研发能力不足,导致了恶性循环的矛盾发生,对工业企业而言带来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
三、2020南阳市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一是产品的结构单一。就以光电企业为例子说明,这些产品附加价值普遍不高,多数加工的产品仅仅是初级产品或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高端加工及深加工产品一直集中在沿海地区,多数企业的产品流入深圳等地之后,经过组装和贴标之后,往往利润直接翻了几倍或者几十倍。
二是工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准相对落后,技术创新不够。除了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外,大部分企业设备陈旧落后,生产出的产品精度低、质量差,产品合格率不高。操控人员技能水平也存在不足,缺乏技能创新的意识,直接导致了废品率过高,加重企业负担。
三是自主创新的品牌不多。多数工业,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弱,发展动力不足,部分加工制造企业仍是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零部件供应商。
(二)产业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
虽然工业产业园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但是产业集中度
仍然不高。目前为止,南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些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度较低,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以及企业生产成本等问题,迫使一些企业未能聚集。产品配套能够不能跟上,导致了市场综合竞争实力受到影响,即便是工业园区内部的大企业,其品牌影响力都也没有形成,更不要提及品牌溢价了,对园区产业的带动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产业链较短,企业竞争能力不强
在南阳的工业产业园区,无论是加工工业还是原材料工业,大多数生产过程还是手工劳动完成,需要掺杂大量的劳动力,很多企业还处于产业链比较地段的位置,产品附加价值明显较低,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南阳市工业产品属于初级加工产品,多数产品会流向沿海地区,为这些地区的深加工、科技加工做配套,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更没有进入到产业链的高层。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产能消耗大,产业持续性发展动力不足
根据相关资料及数据分析,在南阳市中达到规模的工业产业创收占总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的比例,虽然这些产业为经济创收作出了贡献,全市工业中的优势产业都集中在这些重工行业,但是受到行业特性的影响,存在污染高,耗能大,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这些工业发展必须转型,只有转型才能保持持续性发展,如果一味放纵发展,势必会给南阳市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以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重化工业结构势必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调查中了解到,较多的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老化,环境保护意识较低,影响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在生态环境治理活动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的压力及难度。
(五)配套服务滞后,缺乏企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工业生产的配套服务获得一定成果,从整体上看,服务质量较低,服务结构失衡,阻碍了企业转型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生产服务配套不健全,导致了技术创新、融资创新不足,整体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工业服务效能没有真正的被挖潜;第二,生活服务设施缺乏,无法给工业生产劳动人才提供基础保障,企业招工难,流动性较大,第三,缺少与之配套的企业、其他行业以及地方高校的互动,缺乏活力、能动性不足,导致工业企业一直在行业发展中被动前行。
四、2020南阳工业发展可行性建议
(一)打造产业集群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发展优势产业集群,致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高科技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产城一体、产游融合的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区成为产业集群商标培育基地,力促转型发展。综合运用承接转移、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措施,加快食品、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扶持宛北水泥、宛北环保、金裕城门业等项目加快发展高端建筑建材制品,实现产业升级、技术创新、集群发展,组建集生产、制造、服务于一体化的综合型企业集团。扶持金馥植物油、金穗面粉、鑫源粮油、裕盛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扩产增效,增加产品种类,着力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壮大龙头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选择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辐射带动,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配套产业链,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于龙头企业,政府给予资金倾斜与政策扶持,鼓励更多的企业可以借助内外资源实现品牌创新,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南阳市企业更应该抓好市场机遇,要树立品牌意识,积累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运用品牌去实现增收盈利,让品牌成为地方经济的名片,就当前看南阳市工业品牌较少,无法实现集群化发展,为此应该从三个方面跟进:其一,强化企业品牌建设,在政府引导及鼓励下,形成地方工业企业的品牌,逐步提升其影响力,从而以品牌企业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实现集群化发展,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其二,构建完善的品牌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品牌管理的责任意识,学会运用品牌去包装自己的产品,积极宣传品牌。其三,扶持更多优秀工业企业,为其技术研发提供支持,保障产品质量,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创优活动中,提高企业的曝光度。
(三)推进技术持续创新,打造发展引擎
1.“技术跟随者”到“技术参与者”,最终目标为技术自主创新
南阳深处内陆地区,与沿海城市相比,在技术,观念上相
对落后。自主创新是解决工业技术发展的良药,但实现需要过程,需要有目标分阶段的积极引导。
目前,当地工业企业在研发产品时,大多采取“技术跟随者”策略,具体解释是根据产品标准,购买了专利隶属,实施了代生产加工模式,这一过程中企业所获得的利润非常小,利润被摊薄,企业盈利空间被大大压缩。在市场竞争中,品牌意识淡薄,竞争力很弱。基于这些问题,建议可以从3个方面优化跟进:
首先,积极推进企业向“积极的技术跟随者”迈进,即跟随行业领先者,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选择性跟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技术,提高研发能力。
其次,强化研发管理,积累更多的专利资源,逐步转型技术活动参与者,与强企联合发展,实施技改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加大技改创新力度,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淘汰落后产能,研发适销对路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产能扩大和产品提质实现跨越发展。在一些细分市场中要发挥出市场的创新能力,协同其他企业实现战略合作,尝试挑战新技术。
最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整合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资源,如:充分利用南阳当地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产教研融合,培养技术人才,吸引更多人才来企业发展,建设研发平台,构建完善的激励措施,挽留更多的人才,同时政府针对这些创新企业要给与一定的扶持,如:减免税费、提供免费培训等,推动技术的全面发展。
2.加快产学研融合发展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充分利用南阳当地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瞄准市场前沿和新兴产业,精准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引导鼓励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淘汰落后产能,引进资源消耗低、产业关联度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打造自主创新能力强、财税就业贡献大的产业集群。
3.丰富创业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通过战略联盟策略,能够实现技术共享和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机制,大力发展审计实务、资产评估、风险顾问等服务,建设人才信息管理平台,为人才提供配套服务,为创业创新联盟发展提供基础服务保障。
(四)突出招商择资,拉长产业链条
基于本市实际情况,展开了工业发展模式探索,提出了“补
链式招商”政策,从横向及纵向进行了配套生产,让产业链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主要可以运用如下措施:一是要使项目生成和实施的过程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提高整个南阳工业产业园区产业相互衔接的能力,针对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弱项,能够有针对性去解决,从而为招商管理,融资管理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二是全面掌握好地方产业的发展机会,要立足于南阳实际,促进建立建成一批高效益、带动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大项目。三是以现有的优势产业为依托,以产业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加工为主,最大限度的加以综合利用和开发,突出高新技术的产业特色,从而拉长产品链条,逐步建立大型的物流配套加工基地。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为目标,瞄准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环渤海等主要区域和大中城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紧盯目标企业、重点客商和知名科研院所,重点围绕轴承、超硬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以及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等朝阳产业招商,突出引进产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核心配套企业、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持续壮大膨胀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壮大南阳工业产业链条,从而带动南阳工业更好发展。
(五)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目前,工业园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很多企业的集群整合功能都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因此需要全面做好服务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具体建议:第一,推动生产企业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才、技术、企业等提供配套的保障,针对企业出现的技术难题、资金难题能够给予帮助;第二,实施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配套服务产业发展,比如:园区内部要构建能够满足企业员工的生活设施及服务,可以为他们提供生活服务保障,让他们安心工作。第三,抓好国家扶持政策,认真解读中部崛起规划内容,抓住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借助自身的劳动力、交通、地理位置等优势,打造中部特色工业园区。
对于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也可以从3个方面跟进:第一,要配套相应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内部的生产标准及生活标准,从而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效应,如:完善的交通设施;人性化物业管理等等;第二,强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硬件环境建设,如:高效率物流园、良好环境的职工生活区等等。第三,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推行政务公开,将行政审批过程最简化,加强各项事务办理效率,深入民主评议,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六)多措并举,不断创优人才发展环境
第一,推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以金牛科技、双鑫机电等企业为重点,实施骨干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工程,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桐柏今达众创空间、今达科技孵化园等为重点,加快“互联网+”创业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逐步完善“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
第二,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从企业主体、人才推动、平台支撑等方面发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七)有效应对疫情,促进企业平稳发展
针对2020年的特殊情况,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要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建议有三点:第一,在保障员工安全健康的情况下,按照相关规定,有组织有顺序的做好复工准备给工作,对于复工的企业要做好相应的日常检查,生产原料及劳动力必须保障;第二,以政府为牵头,以协会组织为配合,主动帮助中小企业过渡2020的年关,适当给与减免税费、给与补贴等,帮助他们顺利过渡疫情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疫情重在区域,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联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共同克难,如果有中小企业提出诉求,在能够满足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在政策方面,尊重市场的发展规律,克服“一刀切”“大包大揽”的政府行为。第三,金融政策设计上要尽可能宽松,经过了一个疫情的困难期,很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更加紧张,对其融资环境尽可能放宽,同时,针对防疫措施暴露出来的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和物资储备等方面的短板弱项,要现在开始进行相应谋划,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投资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并对经济进行理性刺激,从而给制造业企业营造市场需求的空间。
此外,加大对高层次科创团队的招引力度,增强科技创新后劲。通过“院县人才合作”、引进国家科技前沿专家、“科技人才进企业”等一系列活动,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入合作,设立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兑现人才津贴待遇;新建青年人才公寓,免费让人才居住。解决人才在工作、科研、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
五、2020南阳工业发展展望
过去的2019年是充满艰辛和挑战的一年。2020年,中国经济依然笼罩在中美贸易战的阴影下,受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传统的生产模式遇到极大的挑战和痛点,多品种小批量的快速、透明生产诉求,倒逼制造企业的工厂智能化升级。技术创新已经为中国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铺平了道路,未来也将不断地深入推进转型升级。丰富工业产品的类型,提高柔性生产管理模式,创新商业发展新模式,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将工业生产场景实现创新和优化,为企业发展增加新动力。
在这次调查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希望能够突破南阳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集群产业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产业链条过短、配套服务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抓住中原崛起战略性发展机遇,不断改进南阳工业发展转型中遇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反复强调,跟进整改措施;针对创新短板,找出成因,构建创新体系,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强化相关产业产教研融合,加大技术升级、人才培养扶持力度,促进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建立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让其能够成为中部地区的一块“招牌”,改变当前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为转型发展提供支持。提升工业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和解决南阳工业发展瓶颈性的约束,使南阳工业发展能够始终保持高速、高质量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南阳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 商业时代.2010(17)
[2]吴翌琳.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中国工业企业协同创新的微观实证[J].求是学刊.2019(01)
[3]纪博文.工业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分析[J]. 炼油与化工.2018(06)
课题组长: 康 琼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成 员: 王春鸣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杨 阳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李西蒙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刘宜航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金 阳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主要执笔: 康琼 王春鸣
呈送:中共南阳市委、市政府各级部门
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 2020年12月1日印发
领导同志如有批示或需调阅成果,请与我院联系。
电话:0377-63523206 (共印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