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峥、张晓路:当前城市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的挑战与建议

发布日期: 2023-07-13

核心观点

当前,全国许多城市立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引才聚才需要,不断加快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了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但同时,我国城市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较大挑战。特别需要紧密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和城市发展实际,统筹考虑人才和城市发展的双向需求,通过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人才评价是城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市的重要举措。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以及促进城市科技、人才、创新协同联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国许多城市立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引才聚才需要,不断加快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了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但同时,我国城市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较大挑战。特别需要紧密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和城市发展实际,统筹考虑人才和城市发展的双向需求,通过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当前城市人才评价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关乎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才资源地位的不断凸显,我国很多城市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为抓手,积极开展“微观探索”,通过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优化人才评价政策,创新人才评价方式,主动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使得城市人才生态系统与发展环境得到显著优化。但我们也看到,我国城市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仍然“在路上”,人才评价导向与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城市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城市人才评价政策落地实效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城市人才评价导向与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还不高。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开启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城市人才评价改革也更多聚焦在高水平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领域,这有助于更好地优化创新人才布局、激发创新人才活力。但与此同时,城市人才评价导向与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也值得关注。例如,在调研中发现,长三角部分城市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近三年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就业人员数量占比超过60%,制造业企业人才密集且人才评价需求相对集中。但很多企业反映当前城市人才评价政策与产业发展导向分离度较高,目前城市人才评价更多强调对高端专家、领军团队、拔尖人才等的服务与支持,相应政策也仍过多集中在科教领域,对城市和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产业人才的政策关注度有待提高,在紧密结合产业和企业需求推动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城市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的精细化程度还不够。城市人才评价工作的关键在于让各类人才价值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实现人尽其用、各尽其才。其中,如何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自身特点,进行分类评价,是城市人才评价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城市已经进行了系列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并根据城市产业发展的长短期需求、人才专业和空间分布特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分类评价制度。但同时,伴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加快和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的深入,用人主体和个人对人才分类评价精细化的要求也日益凸显。目前部分城市人才分类标准过于单一,对人才职业特点和岗位属性等要素的考量较少,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的人才分类评价细则还不健全,相应的选拔性、激励性、差别化的多元评价手段配套仍然不足,这都对进一步完善城市人才评价体系提出了挑战。

三是城市人才评价政策落地实效还不足。城市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在于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满足用人主体和人才个体需求,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反映当前城市人才评价政策制定的预期和实施的效果,与企业实际感受存在着一定落差。在城市人才评价政策研究、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中,企业往往缺乏相应的政策获取、沟通和反馈渠道,对人才评价相关政策知晓度较低,认识不充分。即使知道有可能涉及自身企业发展的相关人才评价政策,往往也存在“概念不太懂”“条款不会用”等现象,一些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评价政策还存在“看得见用不上”、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城市人才评价政策的实效性。

推动城市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

城市通过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能够持续集聚人才资源、改善人才环境、释放人才活力,不仅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涵养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城市文化,有力地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进一步完善城市人才评价体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还应统筹考虑人才和城市发展的双向需求,主动服务人才强国战略和城市发展实际,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

一是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立足点,优化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突出人才友好型城市理念,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正向激励作用,突出市场认可、市场评价,以人才市场价值、经济贡献为主要评价标准,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和服务环境,构建产、才、城互融生态,促进人才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充分结合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特点,根据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行动方案,围绕产业链人才图谱和紧缺人才目录精准进行“补链、延链、强链”人才评估,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流动,促进人才供给侧和城市经济社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坚持“谁用人、谁评价”,以龙头企业、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等为试点,授予用人单位制定人才自主认定方案和评价标准的权限,并兑现相应政策待遇。加快人才评价数字化转型,建设人才评价与管理服务数字化系统,通过数智化工具,为人才精准画像,搭建人才高效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人才全生命周期评价和数字动态监测。

二是以高技能人才为切入点,深化城市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加快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鼓励城市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组织申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对申请成功的企业予以补贴,实现重点产业技能类职业和工种全覆盖。推动“八级工”试点改革,选取城市龙头企业,探索实施“八级工”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贯通,破除束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各类高技能人才的职称评审通道,支持符合职称评审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实现两类人才相互贯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以职业管理为基础的技能人才职业开发体系,围绕城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编制新职业开发目录,积极开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新职业(工种)评价工作。

三是以服务企业需求为重点,增强城市人才评价政策的实效性。在不断增强城市人才评价政策宣传、推广力度的基础上,动态跟踪城市企业特别是行业影响力强、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需求,制定城市企业人才服务包,在人才政策宣传和信息推送、现有政策落地落实、优化人才就业培训服务、协助企业与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等方面提供“管家式”服务。推动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高校院所、行业组织等组建人才评价联合体。积极培育发展各类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做强城市人才服务集团,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做大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标准制定、评价评估、业内交流等人才评价职能,长期稳定为企业提供人才评价服务。建立健全招引落地、应用转化、评价考核的贯通式人才评价和发展体系,推动人才评价政策系统化、精准化、实效化。

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