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verseas Expertise Introduction Center for Discipline Innovation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Mid-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学院主页      | 加入收藏 

研究生培养

生物与医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用于2021级留学生)

发布日期:2021-11-09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及领域

专业名称:生物与医药(Biology and Medicines)

专业代码:0860

领域:086001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3年

授予学位:工程硕士

三、培养目标及要求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区域生物产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为:

1.政治素养方面。熟悉中国国情,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尊重中国的社会公德和风俗习惯;拥护中国的外交政策,坚持对华友好的政治立场,能够促进中外友好合作交流。

2.业务素养方面。掌握生物与医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本领域问题。具有一定的汉语交际能力,能较熟练地进行汉语文献资料的查询和阅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3.学术素养方面。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一些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实践运用能力。

四、专业概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开展水科学研究,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强良种技术攻关,保障粮食安全。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重点,围绕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国家水质及生态安全战略,以建设国家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及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提升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能力为抓手,整合生物科学、水质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农学等学科,开展水质安全与生态保护、特色植物种质创新与高效栽培技术、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基因工程疫苗与动物疾病诊断、细胞与分子遗传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区域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大批高层次应用型生物产业人才。我校生物与医药领域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向:

1.水质安全与生态保护:立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安全,开展水质监测和水体生物修复技术、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技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制技术研究,构建水源区水安全综合控制技术体系。

2.特色植物种质创新与高效栽培技术:依托区域独特植物资源,开展园艺植物、药用植物、经济作物等特色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新品种培育,建立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生物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微生物资源挖掘、分子改造与综合利用:利用微生物系统学与资源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解析典型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探索其物种和功能演化的途径,促进微生物的资源开发、发酵调控和产物利用研究。特色微生物菌种资源挖掘、工业菌株理性设计与改造、发酵过程优化、控制和下游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

4.疫苗与抗体工程:依托地方动物资源与养殖大市优势,开发高效昆虫生物反应器、卵黄抗体和纳米抗体等技术平台,研发动物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抗体、疫病诊断试剂等生物制品,解析重大疫病致病与免疫机制,为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5.细胞与分子遗传工程:依托伏牛山丰富的昆虫资源,构建昆虫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共性技术平台。从伏牛山昆虫肠道中筛选有价值的酶资源,并利用理性设计的方法对获得的天然产物分子加以改造,以满足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药物中间体、生物燃料及精细化工产品等的生物合成的需求。进行昆虫细胞发酵的动力学研究,获得高活性的酶制剂。

五、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全日制培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第1年在学校学习,第2、3年在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企/行业)和学校进行联合培养。对于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成绩优秀且科研成果特别提出的学生,可提前一年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经批准可延迟1年至2年毕业。

2.实行学分制。要求至少修满36学分。修满学分者,提交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南阳师范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3.校企双主体和双导师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突出学校和联合培养单位双主体培养模式,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

校内导师是第一导师,对培养质量全程负责,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外导师一般选聘自企(行)业或工程部门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

六、学期安排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培养三学年分为7个学期,第1学期以学位课程学习为主,第2学期是为期12周的小学期,以选修方向课程学习为主,第3学期为期8周,重点进行校内技能训练,第4学期和第5学期整个一学年为进行校外专业实践环节,第6学期和7学期为完成学位论文阶段。学期划分见下表:

表1南阳师范学院工程硕士生物与医药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学生)学期划分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1学期

正常学期

第2学期

小学期

第3学期

小学期

第4学期

正常学期

第5学期

正常学期

第6学期

正常学期

第7学期

正常学期

学位课(课程学习)

学位课及方向课(课程学习)

校内技能训练(实践环节)

校外专业实践(实践

环节)

校外专业实践(实践环节)

校外专业实践(实践环节)及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秋期

春期

3月-5月

春期

6月-7月

秋期

春期

秋期

春期

七、课程设置

课程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组成,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应修满36个学分,其中学位课22.5学分,选修课4学分,必修环节9.5学分。

研究生中期考核前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其中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表2工程硕士(生物与医药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理论

课时

实践

课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开课

单位

备注





22.5


公共基础课程

汉语语言I

3

60


1

考试

文学院

必修

汉语语言I

2

40


2

考查

文学院

必修

中国概况

2

40


1

考试

文学院

必修

中国历史与文化

2

32


2

考查

历史学院

必修

中国体育

2


32

1

考试

体育学院

必修

科研伦理与学术道德

1

18


2

考查

法学院

必修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

1.5

18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必修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生物化学

2

36


1

考试

生科与农工学院

必修

基因工程

2

36


1

考试

生科与农工学院

必修

生物信息学

2

36


1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必修

合成生物学

2

36


1

考试

生科与农工学院

必修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1


36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必修






4














水质安全与生态保护

环境微生物学

1.5

24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联合单位

选修

环境生物技术

1.5

24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联合单位

选修

水质生物监测技术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专题讲座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特色植物种质创新与高效栽培技术

植物资源学

1.5

24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联合单位

选修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

1.5

24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植物遗传育种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植物病虫害防治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联合单位

选修

植物细胞工程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微生物资源挖掘、分子改造与综合利用


高等微生物学

1.5

24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生物分离工程

1.5

24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原理与应用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生物质能源概论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现代生物工艺学

(含微生物发酵调控)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疫苗与抗体工程

免疫学

1.5

24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动物疾病模型构建

1.5

24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疫苗工程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联合单位

选修

生物制剂技术前沿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联合单位

选修

传染病学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细胞与分子遗传工程

高等细胞生物学

1.5

24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细胞工程

1.5

24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细胞培养技术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高级分子遗传学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

1

18


2

考查

生科与农工学院

选修

9.5

专业

实践

技能训练(校内)

1.5


8周

3

考核

生科与农工学院

必修

专业实践(校外)

6


36周

4~5

考核

生科与农工学院/联合单位

必修

学术报告

1

10次


1~6

考核

生科与农工学院/联合单位

必修

学位

论文

开题报告

0.5



5

考核

生科与农工学院

必修

中期考核

0.5



6

考核

生科与农工学院

必修

说明:

1.研究生所修学分不少于36学分;

2.选修课程5人以上(含5人)选修即可开课;

3.研究生入校后与校内导师共同拟定个人学习计划,经培养学院同意后交研究生处备案;

4. 对于非本专业背景的研究生,要求补修两门生物工程本科课程,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与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生物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论文选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与医药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生物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可以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可以是具有生物工程背景或应用前景的基础性研究项目或预研专题。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双导师联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2.论文形式

论文形式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但论文撰写应充分反映研究课题的研究结果。

技术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等。论文提交形式为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工程设计类: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论文提交形式:图纸与设计报告。

因专业硕士留学生的论文亦在教育部审核评估范围内,故专业硕士留学生论文的具体写作须严格按照《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教指委〔2011〕11号文件)和《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使用外语接受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学位论文可以使用相应的外国文字撰写,毕业论文摘要应使用中文撰写,导师对其论文质量负责。

3.论文评审与答辩

论文评审应重点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学分政策具体参考《南阳师范学院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宛院研发〔2018〕4号文件)中的有关学分规定执行。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留学生)的学术成果认定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自主鉴定,校学位评定分委员审核。学生需经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鉴定通过后方可申请答辩,校学位评定分委员审核通过后方可授予学位。

学位论文应由校内外3位相关学科的专家评审,其中2位必须是校外专家,认为论文合格同意答辩后,由培养学院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不少于5人,原则上由副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3的专家来自企业、行业或工程部门。导师应列席答辩会,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使用外语接受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学位论文答辩使用的语言由学校决定。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委员会研究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具体工作按照《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宛院发〔2014〕94号文件)执行。

南阳师范学院

2021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