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verseas Expertise Introduction Center for Discipline Innovation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Mid-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学院主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学术报告预告 // 南水北调流域生态安全讲座第17讲

发布日期:2025-05-10  文章来源:   点击数:

2025年度海峡两岸湿地生态保护交流

报告题目1: 湿地生修复对减碳增之工艺设计

报告人: 杨 磊 教授,(台湾)中山大学

报告时间:2025.05.24(下午),2:30-6:00

报告地点:南阳师范学院东区水学院三楼305会议室

报告简介:不论是遭受污染的自然湿地或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湿地水体中会含有较多的含碳有机物及氮磷营养盐等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经由湿地内各类好氧及厌氧微生物代谢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及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而释出,因而降低湿地的碳汇功能,甚至成为碳源。因此,在修复这些遭受污染的自然湿地及建构污水处理型人工湿地时,需探讨减碳增汇技术之机制,并予以应用,需将CH4N2O等全球温暖潜势(GWP)值极高的二大温室气体,予以减排,以降低其碳源(正碳)量,甚或达到碳中和(零碳),甚或碳汇(负碳)等目标。在湿地系统内,相较于异营性脱硝菌,自营性脱硝菌因具较高效的N₂O还原酶(NosZ),而能够迅速将N₂O还原为N₂,因此N₂O累积风险较低。而厌氧甲烷氧化菌,可在缺氧环境中与硫酸还原菌共生,同步去除CH4。由于自营性脱硝化菌可以硫化物做为电子供体,硝酸盐(NO₃⁻)做为电子受体,过程中硫化物被氧化为硫酸盐(SO42),成为进行厌氧甲烷氧化作用时之稳定电子受体,因而同步降低CH4的排放。因此,控制湿地生态系内的生境,使自营性脱硝化菌与厌氧甲烷氧化菌耦合共生,将可同步减少N₂OCH₄排的释出量。


报告题目2: 人工湿地净化功能强化和稳定技术研究

报告人: 高镜清 教授,郑州大学

报告时间:2025.05.24(下午),2:30-6:00

报告地点:南阳师范学院东区水学院三楼305会议室

报告简介: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的水质净化技术,在污染物去除、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其净化功能的强化与长期稳定性仍面临深度净化、基质堵塞等挑战。我们团队结合基质优化与功能材料耦合、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水力流态与堵塞控制,从技术优化、机制解析和工程应用角度开展了一些关于人工湿地氮磷、重金属、新污染物的净化强化与稳定技术研究,以期实现高效、稳定、可持续的水质净化目标。


报告题目3:《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主要内容及未来研究方向

报告人: 徐洪斌 教授,郑州大学

报告时间:2025.05.24(下午),2:30-6:00

报告地点:南阳师范学院东区水学院三楼305会议室

报告简介:农村黑臭水体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水环境问题,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并于202312月颁布实施,并在中部六省应用。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工作背景、需求、规范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的注意事项和未来研究方向。


专  家  简介


杨  磊 教授,1981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工程学系大学部,1986年获得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土木工程学院的环境工程硕士学位,以及于1990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土木工程学院的环境与生态工程博士学位。他目前从(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及工程学系教授职退休,担任(台湾)中山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荣誉顾问一职,亦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聘为客座研究员。杨教授目前亦担任台湾湿地学会常务监事及台湾湿地保护联盟常务理事之职务。他的专长及研究领域主要为环境与生态工程,包括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湿地生态系修复技术等。杨教授所执行的研究计划包括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海岸湿地修复,以及自然与人工湿地碳汇功能评估与增汇减碳技术的研发等,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数十篇,对于台湾地区之人工湿地发展及自然湿地保育工作贡献良多。

高镜清,博士/教授/博导,目前担任郑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微生物菌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市水环境新污染物识别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曾荣获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中国发明创业成果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郑州市青年科技奖、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委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编制完成地方标准6项;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外专局重点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课题、河南省科技厅产学研项目等纵向和横向研究课题100余项。自主研发产品和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工程案例200余项。

洪斌教授,博导,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水环境应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环保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近年主持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淮河项目子课题2项、人社部归国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重点项目1项,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一城一策”驻点帮扶项目1项、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交通环保专项等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生态环境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优秀工程技术奖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持有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编著教材5部,主持编写河南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等地方环境标准、规范5项。


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

202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