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副校长谢海泉教授 致辞


图2. 合影

图3. 大会报告会议现场


图4. 专业建设交流会现场
本网讯(彭建彪/文 孙宏运 林冬梅/图)11月22-23日,第三届全国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会议由南阳师范学院主办,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承办。南阳师范学院副校长谢海泉致辞,教务处副处长郭欣主持。来自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四川文理学院以及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相关高校和水务部门的领导、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70余人参加。我校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等相关单位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谢海泉对与会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谢海泉强调,学校聚焦更好地服务南水北调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更名大学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两大目标,按照“做强师范、做实应用”的发展思路,统筹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希望以此研讨会为契机,加强与各方在相关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相关学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南水北调工程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作了专题报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李海华教授以“基于OBE理念的环境监测课程建设与评价”为题,分享了课程体系构建与评价机制的创新思路;中国科学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吴胜军研究员在“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过程研究及学科建设”报告中,探讨了生态过程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融合路径;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水质与环保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常志兵系统阐述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专业人才需求”,强调了工程实践对人才培养的推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水管理部彭晓然介绍了“丹江口水库高光谱遥感水质检测系统建设及应用”,展示了先进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实际成效;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教授级高工张辛平以“智慧水厂技术发展与应用”为题,剖析了智慧水厂的技术前沿与应用前景;南阳师范学院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院长、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负责人李玉英教授则围绕“‘以水为魂,三色育人’—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分享了我校借助区位优势和国家重大调水工程特色育人模式的实践经验。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一致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践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随后,各高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围绕专业发展历程、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与就业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汇报。与会人员展开热烈讨论,并就立足特色发展、加强合作交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学改革、助推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达成共识。

原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南阳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刘宪亮 主持特邀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 李海华 教授
作“基于OBE理念的环境监测课程建设与评价”报告

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吴胜军 研究员
作“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过程研究及学科建设”报告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水质与环保中心主任 常志兵 教授级高工
作“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专业人才需求”报告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水管理部 彭晓然
作“丹江口水库高光谱遥感水质检测系统建设及应用”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 张辛平 教授级高工
作“智慧水厂技术发展与应用”报告

南阳师范学院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院长、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负责人
李玉英 教授 作“‘以水为魂,三色育人’—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报告

南阳师范学院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副院长 王宗华 副教授
介绍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朱兆连 副教授
介绍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 包秀霞 教授
介绍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河南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系主任 吴朕君 副教授
介绍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四川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研室主任 陈春坛 高级工程师
介绍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