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verseas Expertise Introduction Center for Discipline Innovation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Mid-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学院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德国科学院院士Andreas Schäffer受邀莅临我校讲学交流

发布日期:2025-10-21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本网通讯(李奕璇 文)1021,南阳师范学院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成功召开南水北调流域生态安全讲座第21讲。本次讲座邀请了德国科学院院士、亚琛工业大学环境研究所前所长Andreas Schäffer教授,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陈忠礼副教授。南阳师范学院副校长熊新忠致辞,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院长、南水北调“111基地”负责人李玉英主持。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南水北调“111基地”等相关领域骨干教师和研究生参会并交流。

Schäffer教授做了题为The dialectics of zero pollution plans and expanding chemical productivity(零污染计划与化学生产力扩张的辩证关系)的报告,围绕零污染计划与化学生产力扩张的辩证关系展开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当前全球在追求零污染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化学生产力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复杂挑战,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质量的提升,是各国需要共同思考的关键问题。教授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和研究数据,详细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考方向。

陈忠礼做了题为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co-environment of the Three Gorgeous Reservoir(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研究进展)的报告讲座,分享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他介绍了近年来在库区水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修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他强调,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努力。他的报告不仅展示了重庆大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实力,也为南水北调流域的生态安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纷纷就感兴趣的问题与两位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气氛热烈而融洽。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也为南水北调流域的生态安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附专家简介


Andreas Schäffer教授的大学教育经历始于德国明斯特大学,在完成本科至博士学习后,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随后,他进入瑞士巴塞尔Ciba-Geigy/Novartis(瑞士诺华)工作近十年(1989-1997)。随后他回归学术界,于1997年至今担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环境研究所所长,弗朗霍夫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生态学研究所所长(第二职位)。并且从2002年至今,担任生态系统分析和评估研究所(gaiac)所长,开展“产-学-研”相融合的工作。

Schäffer教授自2015-至今,遴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Leopoldina)环境委员会成员(院士)。2019年开始担任化学污染国际专家组委员(International Panel on Chemical Pollution, IPCP),该专家组目前负责组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化学品与废物管理政府间框架组织设置(2025年3月正式设置成立)。此外,他曾任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农药残留评估专家,德国化学学会主席,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管理局(BfR)专家,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办公室专家。《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编委、《Soils》编委、《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s》编委。

在他的带领下,亚琛工业大学环境生态领域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Schäffer教授与中国专家学者有长期的接触和交流合作。2009年,Schäffer教授开始与重庆大学专家教授合作,并联合德国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中国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在德国教育与研究部(BMBF)长江项目(the Yangtze Project)的资助下,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联合研究。其中,Schäffer教授所在的亚琛工业大学与重庆大学结成重要合作伙伴,致力于三峡库区生态保护研究和学生培养。2012年他受聘成为南京大学共同教授,随后于2014年获得重庆大学荣誉教授称号。

陈忠礼为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污染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Panel on Chemical Pollution, IPCP)成员、UNESCO生态水文学青年工作组委员、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科学与风险交流工作组委员、SETAC植物工作组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重庆市生态学会青年学者工作委员创始主任委员,担任生态环境领域IEAM副主编、ESEU编辑、以及Oikos和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编委,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科学中心项目、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