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verseas Expertise Introduction Center for Discipline Innovation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Mid-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学院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我校协办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10-20  文章来源:   点击数:

1.现场合影

3.人工湿地考察

4.人工湿地考察

本网通讯(通讯员 王荣欣)1016日至22日,“第十届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在济南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台湾)中山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台湾湿地学会和武汉纺织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物学分会山东省环科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和南阳师范学院协办山东师范大学、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分会场)承办。海峡两岸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200多位人工湿地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我校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院长国家111基地负责人李玉英作为协办单位代表发言,她说到南阳师范学院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肩负着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使命。学校长期聚焦中线工程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依托“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平台,在中线核心水源区建立了淅川校区(南水北调学院),汇聚两岸智慧,推动流域生态安全的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我们深知,人工湿地作为绿色、高效的水生态治理方式,对于水质净化与生态恢复意义重大。海峡两岸在该领域各有所长,合作前景广阔。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各位专家深入交流,推动两岸科研协作与成果共享,共同为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次会议主题为“智慧韧性融合赋能人工湿地绿色发展”。设立8个议题:人工湿地碳汇潜力评估与增汇技术创新人工湿地新污染物治理的范式创新人工湿地多功能协同提升与长效维持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赋能湿地智慧运维韧性湿地设计与环境气候适应性管理传统文化智慧在现代湿地建设中的融合应用河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标准化评估河湖治理中的自然修复法(NbS)与会专家围绕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同溯两岸四地合作渊源,共话道法自然美好愿景。

期间,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济南市长清区人工湿地。工程总占地面积约125亩,预处理及管理区3亩,潜流人工湿地区102亩,表流人工湿地区20亩,总投资1.636632亿元。该项目应用山东省环科院“硫自养反硝化系统+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总处理规模6.5万立方米/天,对5.0万m3/d济南西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及 1.5万m3/d北大沙河叶庄橡胶坝上游微污染河水进行深度处理,有效提升北大沙河河水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修复水平。表流湿地总体规划以”一面、两线、三区域“为基础进行区域总体设计。“一面是指项目中以“锦鲤”为主要景观元素展示面,通过木平台与廊架形成高点设计,结合夜景灯光与植物花带形成锦鲤特色主题文化;两线是指表流场地西侧与南侧分别为细长的带状空间,通过锦鲤道路空间进行呼应串联,将”两线“空间进行串联,满足形态特征文化的同时将路网、功能进行融合;三区域是指在两线的基础上,在场地三处核心节点中进行重点文化设计,通过景墙、展板、观景亭等景观元素进行融合,体现长清特色文化。

据悉,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始于2008年,由吴振斌研究员、杨磊教授等发起组织,已分别在武汉、高雄、海口、台北、宜昌、杭州、嘉义、银川、深港澳、高雄、武汉、桂林和台中等地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搭建了海峡两岸在湿地理论探讨、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等方面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两岸人工湿地和生态工程研究与应用的蓬勃开展。我校协办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南阳师范学院流域生态安全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扩大南阳师范学院知名度和科研成果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作为水源地高校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这一库碧水”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切实承担起“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水源地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