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田锴 文/图)为深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研究,促进跨学科协同创新,我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科研平台,于6月28日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305会议室成功举办了2025年暑期学术交流会。会议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研究前沿与实践”为主题,紧密围绕水源区生态安全前沿问题开深度研讨,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11个学术报告,内容覆盖水质保障、土壤修复、生态保护、材料应用和气候变化等多元研究。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渠首分公司水质监测中心郑豪盈工程师开篇结合工程一线经验,系统阐述了总干渠水质监测体系与应急保障机制,为水源区水质安全研究提供了实践参照。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陈兆进全面展示了流域生态安全团队的年度阶段性成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韩分享了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生物修复技术与安全生产模式。会议现场,生态、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亮点纷呈。最后,作为优化重组后省重点实验室的参建单位,河南工程学院付景保教授从合作视角分享了兄弟院校的科研经验,为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此次学术交流会促进了多学科交叉碰撞,展现了科研创新活力。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我校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研究领域的协同创新,为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下的科研平台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深化了校地协同合作、共筑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