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开幕式现场

图2. 研讨会合影

图3. 参观渠首工程

图4. “111基地”实验室交流

图5. 丹江口库区消落带生态考察
本网讯(刘韩/文 王荣欣/图)12月13日-14日,2023年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研讨会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淅川县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依托“南水北调环境科学与工程河南省本科高校产科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平台”流动站,由南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联合主办,郑州大学、河南工程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等联合承办,河南省科技厅二级调研员刘连凯、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罗耀军主任、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原副局长刘宪亮、我校科技处副处长何俊宝等出席本次会议。

图6 省科技厅资源环境与社会事业科技处刘连凯致辞
开幕式上,南阳师范学院李玉英教授在致辞中向莅临会议的专家表示诚挚欢迎,介绍了我校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发展情况;刘连凯向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南阳师范学院和监测应急中心在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罗耀军和刘宪亮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本次研讨会的肯定与支持。
14日会议上,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原副局长、我特聘教授刘宪亮针对2022年河南省科技重大项目专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示范》,介绍南阳师院的研究平台、研究基础和前期成果,重点汇报项目研究思路和预期成果。河南工程学院生态环境治理研究院院长付景保、河南省水体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超海、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皮运清等专家分别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分享。
本次会议主题是“以产科教融合发展为引领,促进水源地生态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参会成员共同深入探讨当前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环境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南水北调环境科学与工程河南省本科高校产科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献计献策,为保障“一泓清水永续上”提供技术支撑!会后专家们前往渠首大坝、水库消落带等典型生态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参观考察,与会专家对中线工程的具体情况更为清晰的认知,还针对后续可进行的相关研究展开讨论。

图7 参会专家渠首大坝考察参观

图8 刘宪亮教授做大会报告

图9 付景保教授做大会报告

图10 渠首分公司赵建伟做“南水北调中线藻类防控关键技术与水质现状”报告

图11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南淑清主任做“丹江口水库及汇水区(河南段)生态环境质量浅议”报告

图12 河南师范大学皮运清教授做“产教融合助力学生应用能力提升”报告

图1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刘秉涛教授做“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比较研究”报告

图14 河南大学李旭辉教授做“重金属-抗生素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报告

图15南阳师范学院张淼做“基于遥感技术及站点观测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大气环境研究”报告

图16河南农业大学张龙冲做“丹江口水库消落带湿地工作汇报交流” 报告

图17 河南省水体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王超海做“产教协同培养新时代市政环境类人才探索与实践”报告

图18 岛津市场部霍剑做“新污染物动态与监测解决方案”报告

图19 南阳理工学院朱九龙教授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耕地面源污染治理农户参与意愿研究”报告

图20 我校“111基地”负责人李玉英教授做“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研究进展”报告

图21 我校“111基地”骨干李奕璇博士做“丹江口水库温室气体时空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报告

图22 我校野外站副站长田锴博士做“中线渠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