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张鹏成/文 王宛平/图)11月27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2022年度工作总结交流会顺利召开。本年会聚焦水生态、水环境的热点:水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响应。会议由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李玉英教授主持,特邀请南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元泰、水生态科科长周玉民以及河南省南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施建伟教授级高工参会,由于疫情影响,仅校内课题组部分师生参加交流。

会议现场
首先研究生们对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开展的相关研究和研究计划进行交流。秦明青同学作了“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大型饮用水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丹江口水库为例”报告。该研究通过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丹江口水库19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调查,采用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对水源地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P-IBI评价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良好,P-IBI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结果基本一致。P-IBI在时间上整体表现为春秋季高、夏冬季低的特征,在空间上从大到小的趋势是丹库> 汉库>出水口>入库口。为了进一步验证P-IBI结果的稳定性,采用冗余分析(RDA)分析P-IBI、候选指标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OC、DO、WT、pH、SD、TP、COD、 CODMn和Chl.a是影响P-IBI结果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表明,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对环境变化敏感,而且该指数结合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是监测大型饮用水源地生物完整性的潜在工具。
研究生秦明青作“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大型饮用水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丹江口水库为例”报告
崔真真同学做了“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垂直分布演替及其驱动因子”汇报,丹江口水库是典型的深水型动态调水水库。为研究其浮游植物空间分布和驱动因子,于2017-2019年在丹江口水库设置了7个采样点进行分季度采样。丹江口水库垂直分布上,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表层-温跃层(Ⅰ-Ⅱ层)和底层,Shannon-Wiener指数从第一层到第五层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Sufer模型分析表明,引水区在动态调水过程中水层混合WT和DO分层不明显。CCA分析表明,DO、WT、pH、Cond、CODMn、TP、NH4+-N和NO3--N与群落分布有显著性相关(p<0.05)。偏Mantel分析表明,除入库区位点之外,其余5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群落形成均受DO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均与WT有关。深度增加,水体中的WT和DO显著降低驱动藻类物种丰富度降低。本研究对探究深水动态调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垂直分布特征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生崔真真作“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垂直分布演替及其驱动因子”报告
研究生王鸿天作“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时空演替及其生态响应”报告
研究生王宛平文献分享
研究生张鹏成作“南阳市城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陈兆进特聘教授作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微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报告。课题组于2016-2021年间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渠微生物群落组成,浮游细菌群落主要由放线菌门、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厚壁菌门等水体中常见细菌门组成,浮游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罗兹菌门、担子菌门等组成,呈现群落组成的丰富性。对浮游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表明主要呈现季节性差异,网络分析表明浮游细菌的季节性变化不仅体现在群落组成上,也体现在相互作用、核心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上。不同年份和季节间显著影响环境因子的组成和影响程度有所变化,氮磷营养盐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功能预测发现了40个氮功能基因和41个磷功能基因,丹江口水库具有丰富的氮磷循环功能基因,氮循环基因拷贝数聚类分析发现与细菌群落组成类似,季节是影响浮游细菌氮循环的最为主要因素。丹江口水库、干渠南阳段浮游细菌群落中性模型分析表明, 随机过程起主导作用。
陈兆进博士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微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报告
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所凡盼盼博士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河南区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评估进行了汇报,探索丹江口水库及其支流水文水质与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评估水生生物多样性并阐明水生生物群落特征变化规律,识别重要环境影响因素及水体污染来源。明确丹江口水库及其支流水文水质与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预测和规避措施(生态修复建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信息云平台提供基础数据。并提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河南区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评估的实施方案,从野外调查、影响机制、水生态环境修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凡盼盼博士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河南区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案交流
随后,南阳市生态环境局陈元泰副局长做了发言,主要从丹江口水库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重要意义、治理城市与农村水污染方面以及丹江口水体监测站点方面作出论述。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多年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以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以“把丰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绩融进碧水中”的政治担当,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维护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南水北调工程举世瞩目,是世界上供水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铸造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忠诚担当、求实创新、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南水北调精神,即有“顾全大局,舍家为国、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移民精神,又有“无私奉献,团结协助,负责务实,求实创新”的建设精神。在新时代弘扬南水北调精神,焕发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丹江口水库,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水库是在1973年修建汉江拦水大坝时汇聚而成的,其水域面积约有1000平方公里,蓄水量290多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核心站点。保护丹江口水库是党和国家交给南阳的政治,我们南阳人要好好地保护好丹江口水库的生态安全,确保南水北调中线的安全进行。
南阳市生态环境局陈元泰副局长发言
最后,李玉英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极大地缓解中国中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流域是中线水源区,其水环境质量、水质清洁直接关系到中线工程的效益与成败,水源区的水质和水量对调水的安全运行具有同等重要作用,中线工程水量保障是基础,水质保障是目标。因此,特别在气候多变与区域景观复杂多样的双重背景下,丹江口水库作为国家大型饮用水水源地,尤其迫切需要流域尺度上的水质水量耦合优化调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南师范学院流域生态安全团队于“十四五”期间继续携手国内外行业专家致力于中线水源区水质水量耦合优化调控关键技术攻关,通过提高上游区水源涵养能力,进而综合治理中游区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逐渐建立库区滨水区消落带生态防护功能,最终构建中线水源区水质水量耦合优化平台,同时将技术集成在水源区特殊的地理区域示范、推广,实现水源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从而“守好这一库碧水”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李玉英教授发言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保障技术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