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商业伦理学

发布日期:2024-11-02    作者:     来源:     点击: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类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面向本科生开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主要包括经典线性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虚拟变量回归。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开发试验,形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论与实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获批南阳师范学院一流课程。

1.课前部分

完成函数最值条件、线性方程组求解、参数估计基本原理的复习。


2.课中部分

(1)上节内容回顾

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总体回归函数可否是已知的?问题2:如何实现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多的解释样本点信息?

(2)引入案例: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在案例讲解过程中,通过名言警句讲解中国消费文化的多样性与消费理念的统一性,并引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中有关勤俭节约和廉洁从政的相关规定。

(3)总体回归函数形式选择

结合问题1,提出该问题的第一个关键词“解释”,放弃该概念的理论解释,通过分析《后汉书·陈元传》“解释先圣之积结,洮汰学者之累惑。”一句的含义,让学生品味“解释”的内涵。

(4)普通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

放弃从残差内涵出发引出普通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的做法,结合问题2和“解释”好的标准,通过《后汉书·徐防传》“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以及“过犹不及”等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揣摩并理解“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内涵。

(5)课堂小结与课后部分

在课堂小结中通过提问、再讨论等形式把握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并引出四个问题,问题1:估计量有哪些性质?问题2:如何评价其性质优劣?问题3:保证其性质优良需要哪些条件?问题4:从解释样本点的角度来看,总体回归函数是否还有其他参数估计方法?。由学生在课后结合自行设计的实验,完成总体回归函数的估计,并思考四个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案例成效

1.课程价值目标实现路径更加宽广。将枯燥的理论解释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分,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注重课程设计,在满足大学生高阶性课程内容需求的同时,确保学生学有所获,降低学生的畏惧情绪。

3.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所提升。




上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国际贸易实务

下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