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共青团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科学专业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思想引领工作是共青团的看家本领,同时也是需要专业化的知识和理论指导的一项工作。我们在高校的团课已经开展了很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在中央领导和团中央书记处就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后,如何才能在原有团课的基础上、针对广大青年学生干部、以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目标设立一项创新型的工程成为摆在学校共青团面前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首先,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访谈,对青年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进行了认真摸底。2007年6月,团中央邀请了全国13个省份的团省委分管书记在杭州召开了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座谈会,交流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就工程实施下一步安排作了充分研讨和部署。我们还在全国高校团委书记和学生会主席范围内征求意见,听取他们对这项工作的建议。这项工作开始后,我们在2008年下半年在全国高校中抽取了1万名学生进行大范围的问卷调研,由此得出了前面我提到的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特征;2008年7月和2009年的3月,我们还在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员中开展问卷调研,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成为了我们不断改进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我们的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现实。其次,我们的这项工作全程借助了专家学者的力量,引进了国内外学生精英教育方面的重要成果和经验。我们召开了多次专家座谈会,邀请了首都几所重点高校的知名教授,就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问题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经验。我们还多次召开由高校团委书记、“两课”教师、学生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在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中的做法以及对这项工作的理解。为了制定好《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我们还收集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购买了一批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到中组部、教育部的相关部门“取经”,力争提高各项教学安排和课程的科学性,最大化地发挥其育人功效。第三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员是《实施细则》颁布后,按照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培养的首期学员,在去年的理论学习周结束后,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95%以上的学员对新的课程设置表示满意。再次,在从事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部也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学习型、研究型部门的建设。我们强调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学术精神,要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重点的研究,争取做育人方面的“专家”。除了熟悉共
青团的知识和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在人文、社科、理工等方面都有所涉猎,对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都要有一定的储备,这样才能做到博采众长,言之有理,提高我们从事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的水平和专业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