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范认证 >> 人才培养方案 >> 正文

音乐学专业基本情况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10-23 [来源]: [浏览次数]:

一、专业介绍

我院自1958 年开始招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2005 年首届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2013 年被河南省教育厅立项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 年被河南省教育厅立项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专业。2024年获批音乐专业硕士点,音乐教育方向迎来第一届硕士生,办学层次得到提升。音乐学专业现有教师53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外聘教师28人,生师比为7.34:1。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高级职称占比35.9%;博士8人、硕士23人,硕博占比79.49%。1人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荣获南阳市第十二届优秀青年社科工作者;省级课程团队4个;校级课程思政团队1个,卧龙学者2人。近三年,本专业招生人数连年增长,社会声誉较好,办学设施齐备,拥有琴房200余间、音乐厅1座、专业合唱教室2间、计算机房1间、排练厅6间、中西乐器1000余件。依托南阳丰富民间文化资源,学院建有文化部“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大调曲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原戏曲、曲艺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建设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 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1 项、其它省部级项目 50 项;《中国古诗词歌曲赏析与传唱》获批国家一流课程。学生先后荣获各级以上教学、专业赛事奖项150 余项。

二、特色与亮点

1.立足地方特色资源,构建文化传承基地。

南阳是楚汉文化发源地、“四圣”故里,历史底蕴极其丰厚。南阳是国家授予的“曲艺之乡”,明清以来的俗曲资源极为发达。利用这些独特的资源和强大的教授博士团队,二十多年来涉及汉乐舞、南阳民歌、曲艺、戏曲等领域新成果不断涌现。我院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师范生汲取这些优秀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涵养教育情怀,做到知行合一。

依托“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大调曲子”等基地和国家艺术基金《河南板头曲、大调曲青年演奏人才培养》、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基金《汉画乐舞与汉代音乐史研究》等项目的研究成果,增设《河南地方戏曲》《大调曲子弹唱艺术》《南阳民歌》《汉代乐舞概论》《古琴艺术与中国文化》等课程。

大调曲子新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入选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届大学生曲艺周节目展演”并受邀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向党报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参与创作的新编作品《京豫良缘看少年》MV,推送到“学习强国”后火爆全网,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等中央媒体报道转发,全网总点击量约1.25亿次。

2.突出“回归、融合、创新”教育机制,打造育人新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新的创新,要求“回归文化圈”“融合知识圈”“创新科技圈”的教育机制,将综合“素质”“知识”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统筹兼顾、齐头并进。

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强化师范生技能训练。近年来我院学生获得河南省高等院校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河南省首届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团体二等奖,个人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2项,获得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一等奖18项,二、三等奖20余项、其他各类省级赛事奖项50余项,本专业2023、2024、2025 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连年提升。考研报人数与录取率逐年递增。

3.对接中学需求,突出协同育人。

积极与南阳及其周边师资需求的中小学建立对接,在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统筹兼顾“音乐专业课程”与“教育学科课程”,寻找音乐专业发展与教师综合素质养成的均衡点。

推动跨学科交叉重组,打破文史哲、甚至网络智能新技术的壁垒,推进更适应时代新变革、更适合于网生代学生群体吸收接受的“中国学派”学科建设;积极吸取其他学科及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整合学院的资源,利用融媒体技术,打造新型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讲授效率。

我院每年组织有恺撒堡钢琴比赛,激励学生学习动力,每学期组织“艺术实践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测评”,强化学生专业水平,由此锻炼学生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二十多年来,先后组织数百场演出、讲座,服务大众,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过硬,技术精湛,被誉之为“卧龙学子”。

学院学生常年在南阳市第十三中学、南阳市第二十二中学、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南阳市二十一学校等进行教育见习,近年来,学院又放眼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与南京小星星、杭州德艺学校、嵊泗音协等签订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在全国各地的实习上岗,奠定基础。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美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综合能力的优秀初中音乐教师。

通过系统改进措施,切实提升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出众多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需求的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实现了师范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目标。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问题一:持续强化实习基地协同育人

1.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模式

2.持续改进师范生教育实践评价指标体系

3.继续规范“双导师”管理,激励教师开展基础教育研究

问题二:

1.落实毕业生跟踪反馈与评价制度,确保评价结果能够有效支撑持续改进

2.健全毕业生跟踪机制,全面掌握毕业生发展动态,确保毕业生反馈材料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