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座谈现场
2.参观国家“111基地”实验室
本网讯(通讯员 曹愉轩)3月14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首席科学家、东南大学丁士明教授一行到访我校,开展学术交流指导活动。此次交流在“111基地”座谈,由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院长李玉英主持,双方围绕学科建设、流域生态安全、产业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李玉英院长对丁士明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汇报了我校及国家“111基地”的学科建设成果,同时分享了未来发展规划。她强调,作为服务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科研平台,我校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体系,为水安全事业提供坚实支撑。
丁士明教授和吴义锋副教授对我院在南水北调中线水安全保障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并就国内外流域生态修复与建设的研究进展与方向展开深入交流,为学院未来工作提出宝贵建议。丁士明指出,水资源研究需打破学科界限,融合生态学、水文学、环境科学等前沿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提升环境监测效率,保障水环境生态安全。吴义锋强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需多方协作,建议学院整合多学科资源,打造国际影响力学科集群,推动水生态环境治理。
在南阳市水利局、淅川县水利局及我院技术人员陪同下,丁士明一行实地考察了丹江口水库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示范点,建议进一步拓展数据共享网络,加强学术资源共享,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此次交流活动强化了我院与国内顶尖科研团队的联系,双方在学科交叉、技术转化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标志着学院建设迈向提质增效新阶段,为我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介绍:
丁士明,博士,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国家“万人”创新领军与青年拔尖、国家优青,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IF 15.7)副主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曾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并入选中国科学院“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主要从事新型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的研发、水土界面过程、以及水环境治理的研究和应用。已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总引用9000余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0篇,热点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其中多项专利已实现产业化应用。牵头编制团体标准4项,参编国家标准1项。自主研发的水土精细化监测设备打破了欧美持续20年的垄断,被全球300余家单位应用。主持编制了九江两湖、天长内城河、霍邱城东湖、铜陵西湖、马鞍山石臼湖等10多个地方的水环境治理方案,自主开发的水环境修复技术与复合材料已被规模化应用到长江流域的多个重大环境治理工程中,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吴义锋,博士,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南京市321计划创业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水环境生态工法及其应用靶向低污染氮磷去除的硅酸盐水合介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与设施多层级复合水环境构建技术及应用高原湿地生态修复及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与治理课题、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主持生态缓冲湿地、水环境生态工法、农村污水治理、建筑小区域饮用水提质、供排水风险评价、江苏省绿色生态城区等横向课题30项,专利成果转移4项(许可转让),发表论文30余篇,专利技术10余项,出版论著教材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