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82507T
专业名称:水质科学与技术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3~7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专业简介
为了满足国家对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2018年,南阳师范学院从专业发展规划出发,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以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依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为重点,申报了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设)。
水质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水在社会循环过程中的水质变化规律和水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涉及化学、生物、物理、生态、材料、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多个学科,进行水质保障等水质工程的规划、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水质的分析与监测、水污染的控制与防治等。
立足豫西南、面向河南省、辐射周边区域,服务国家战略和河南基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为大型水利、农牧业、环境保护等行业及相关研究和设计单位,培养从事水质分析监测及评价、工业节水、水污染控制与再生水回用、饮用水水质安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方针,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深厚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专业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河南省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南水北调后续高质量发展用人需求为目标,全面贯彻十六字治水方针,把课程思政溶于整个课程体系设置,理工文交叉融合、结合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掌握水质科学基础理论,具有开展大型工业用水系统的水质净化与调节、水质检测、自动控制等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领域从事水质科学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水质监测与控制、水资源高效利用、水质工程规划、水处理系统设计、水处理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开发、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目标如下:
目标1:熟悉国内外水质科学与相关环境科学领域的理论前沿及新动向,领先饮用水水质科学领域,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目标2:掌握水质科学基础理论,具有开展大型工业用水系统的水质净化与调节能力。
目标3:熟练掌握从事水质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水处理及水质调试系统的管理运行和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目标4:具有水质检测、自动控制等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电网、水网等行业及相关研究和设计单位,从事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规划与设计、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目标5: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交流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以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五、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满课程计划规定的180学分,并且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方能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阳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学生通过生态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接受设计、实验、实习、创新项目等一系列实践训练,具备在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环境监测、生态调查、水污染修复等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具有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人文社科、文体军训、法律、经济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达到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适应并驾驭未来发展的要求。毕业生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1.【工程知识】
具有从事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掌握化学、水力学、水化学、水文学等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水处理的原理与技术、水质分析监测及评价、水污染治理与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 精通从事水网、水环境维护工作所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掌握化学、水力学、水化学、水文学等工程基础理论知识。
1.2 掌握水处理的原理与技术、水质分析监测及评价、水污染治理与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水质科学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水质科学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
2.2 可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水质科学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针对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水处理的技术、水质分析监测及评价、水污染治理与控制等工程需求,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经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针对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水处理的技术、水质分析监测及评价、水污染治理与控制等工程需求。
3.2 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经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信息综合等,对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信息综合等,对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4.2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信息综合等,对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工程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模拟与预测,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能够通过专业资料数据库、期刊文献等渠道了解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进展。
5.1 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工程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模拟与预测。
5.2 能够理解其局限性,能够通过专业资料数据库、期刊文献等渠道了解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进展。
6.【工程与社会】
了解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能够基于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背景知识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6.1 了解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能够基于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背景知识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6.2 能够基于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背景知识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生态、工程问题的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能够理解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生态、工程问题的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 能够评价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生态、工程问题的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本领域工程实践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8.1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8.2 能够在本领域工程实践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9.【个人和团队】
同时兼具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具有独立工作和领导团队合作的能力。
9.2 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在学科背景和相近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
具备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撰写专题报告、设计图纸及文本,陈述发言、清晰表达。能够就给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科学和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具备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撰写专题报告、设计图纸及文本,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10.2 能够就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科学和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在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并掌握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能够在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相关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扩展知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2.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有不断学习扩展知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2.3 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判定应学知识范围的能力。
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毕业要求1 |
【工程知识】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仿真分析、方案评价、系统设计,以解决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
1.1 具有从事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掌握化学、水力学、水化学、水文学等工程基础理论知识。 |
1.2 掌握水处理的原理与技术、水质分析监测及评价、水污染治理与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
毕业要求2 |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
2.2 可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
毕业要求3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针对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水处理的技术、水质分析监测及评价、水污染治理与控制等工程需求,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经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针对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水处理的技术、水质分析监测及评价、水污染治理与控制等工程需求。 |
3.2 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经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毕业要求4 |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信息综合等,对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信息综合等,对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
4.2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信息综合等,对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毕业要求5 |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工程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模拟与预测,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能够通过专业资料数据库、期刊文献等渠道了解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进展。 |
5.1 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工程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模拟与预测。 |
5.2 能够理解其局限性,能够通过专业资料数据库、期刊文献等渠道了解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进展。 |
毕业要求6 |
【工程与社会】了解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能够基于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背景知识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
6.1 了解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能够基于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背景知识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
6.2 能够基于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背景知识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
毕业要求7 |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生态、工程问题的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1 能够理解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生态、工程问题的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2 能够评价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生态、工程问题的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毕业要求8 |
【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本领域工程实践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
8.1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
8.2 能够在本领域工程实践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
毕业要求9 |
【个人和团队】同时兼具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9.1 具有独立工作和领导团队合作的能力。 |
9.2 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在学科背景和相近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
毕业要求10 |
【沟通】具备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撰写专题报告、设计图纸及文本,陈述发言、清晰表达。能够就给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科学和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1 具备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撰写专题报告、设计图纸及文本,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
10.2 能够就给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科学和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毕业要求11 |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在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1 理解并掌握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11.2 能够在水质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相关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毕业要求12 |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扩展知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
12.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12.2 有不断学习扩展知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
12.3 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判定应学知识范围的能力。 |
六、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水质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生态,水环境修复,饮用水处理工艺与工程,水质工程学,环境化学,水质分析与监测,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系统运行管理,水污染控制。
七、课程体系结构表
教育 体系 |
知识体系 |
必修课程 |
选修课程 |
总学分 |
比例(%)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理 论 教 学 |
通识 教育 |
人文社科类 |
432 |
24.5 |
0 |
8 |
27.5 |
18.1% |
创新创业课 |
38 |
2 |
0 |
0 |
2 |
1.1% |
其他 |
28 |
0 |
0 |
0 |
0 |
0% |
小计 |
498 |
26.5 |
0 |
8 |
34.5 |
19.2% |
专业 教育 |
数学与自然科学(数学类、物理类等相关课程) |
462 |
18 |
51 |
10 |
28 |
15.5% |
工程基础类课程 |
162 |
9.5 |
18 |
0.5 |
10 |
33.9% |
专业基础类课程 |
463 |
22 |
65 |
7 |
27 |
专业类课程 |
480 |
20 |
36 |
4 |
24 |
小计 |
1567 |
67.5 |
170 |
26.5 |
89 |
49.4% |
合计 |
2065 |
128 |
170 |
26.5 |
123.5 |
68.6% |
实践教学(含劳动教育) |
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思政课实践、实验、实习、实训、设计、毕业实践等 |
756 |
46.5 |
0 |
0 |
46.5 |
25.8% |
综合实践 |
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能力拓展、体美教育、公益劳动 |
0 |
10 |
0 |
0 |
10 |
12.5% |
合计 |
756 |
56.5 |
0 |
0 |
56.5 |
31.4% |
总计 |
180 |
100% |
八、教学计划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于1-8学期开设,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课程,涵盖创新创业、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等知识内容。学生至少选修8个学分,其中要有2个公共艺术课程学分。
|
|
|
|
|
|
|
|
|
|
|
|
|
|
|
|
|
(二)专业教育
(三)实践教学
九、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联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
说明:“√”表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