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阳师范学院简介
南阳师范学院为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1951年的河南省立南阳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南阳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升格为南阳师范学院。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2016年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2017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0年河南省“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特色骨干学科高校,2022年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202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5年入选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支撑学位点立项建设名单。
学校占地面积2460亩,建筑面积8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亿余元,中、外文纸质图书266万册,电子图书376万册。全日制在校生32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近600人,博士近470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拥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第一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中原英才计划、省级特聘教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50余人,,形成了以高层次专家为核心,以教授、博士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个、河南省特需急需骨干学科群1个、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5个,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现有5个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点,资源与环境、农业、生物与医药、土木水利、材料与化工、应用统计、旅游管理等18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国家级平台1个,建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应用数学中心、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省部级平台42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70余项;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等35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20余项;以第一作者单位在SCI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0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近230部。学校自然指数排名位居河南省第6名。先后主办或承办河南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首届-第六届国际流域生态安全论坛、第二届全国先进金属功能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第十届中国水生态大会、东汉史研究国际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
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本科院校”等荣誉称号。“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和“科技支农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项目,学校受邀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护水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和水利专项赛一等奖。
当前,全体南阳师院人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更名大学”和“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两大发展目标,按照“做强师范、做实应用,做优理科、建强文史,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需求的工科”的办学理念,深化学科专业融合互促,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协调发展、集群式发展,着力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奋力建设“师范根基深厚、应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二、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简介
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以服务国家水资源战略和地方发展为己任,以建设“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为发展目标,致力于专业教学和科研创新。学院设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生物与医药”和“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点“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方向,重点培养资源与环境、生态水利和绿色农业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学院紧密围绕南水北调国家重大战略,通过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贡献力量。
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4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7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3人,“双师型”教师10人;河南省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高层次柔性引进人才3人。
三、招生专业简介
1.农艺与种业(095131)
研究领域:南阳特色植物及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创新、区域性小麦品种筛选与高产栽培。
特色:围绕软籽石榴、猕猴桃、月季、艾草和道地药材等南阳特色植物开展种质筛选、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依据南阳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域优势,开展适合南阳地区种植的丰产多抗优质小麦、花生等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环境工程(085701)
研究领域:水文水资源评价与利用、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水污染过程模拟与控制、水源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等。
特 色:依托河南省“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特色学科群、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平台,在水质监测与评价、生态健康评价、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2026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拟定招生专业目录
拟开设专业名称、代码及领域 |
拟招生人数 |
拟定考试科目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复试笔试科目 |
备注 |
0857 资源与环境 085701 环境工程 |
4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4 英语(二) (3)302 数学(二) (4)825 环境科学综合 |
(1)1032 环境监测 (2)1033 环境生态学 |
综合考核,不指定考试科目 |
302 数学(二)为全国统一命题 |
0951 农业 095131 农艺与种业 |
7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4 英语(二) (3)339 农业知识综合一 (4)826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1)1034农业生态学 (2)1035作物育种学总论 |
综合考核,不指定考试科目 |
339 农业知识综合一为全国统一规定代码的自命题科目 |
参考书目 |
1. 初试科目: 《环境学概论》,管华,科学出版社,2023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三版),董钻,王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 《植物学》(第三版),马炜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植物生理学》(第八版),王小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土壤肥料学通论》(第二版),沈其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2. 加试科目: 《农业生态学》(第三版),骆世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三版),张天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 《环境监测》第三版,陈玲、赵建夫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 《环境生态学》(第二版),乌云娜,王晓光主编,科学出版社,2020 |
五、 师资队伍与科研水平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高级职称24人,博士43人,硕士生导师43人,博士生导师4人;河南省中原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高层次柔性引进人才3人。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力、凝聚力和协作敬业精神,为高水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学院组建南水北调流域生态安全、环境生态与修复、生态农业与生态保护等研发团队,围绕南水北调水源区水安全开展水质安全与技术,水环境监测、评价与治理,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助力教学和科研的同步发展。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校企合作项目45项,其他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近3000万元。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00余篇;国家授权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专著15部。
六、科研条件
学院科研条件优越,建设有“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河南淅川石榴科技小院”2个国家级平台,以及“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软籽石榴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月季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菌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高校生物质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成立了水生态环境研究所、智慧水利研究所、生态农业研究所、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研究所、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化研究所、大气污染控制研究所和生态环境管理与修复研究所等领域研发组织;依托“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和省级产科教融合实训流动站,紧紧围绕南水北调“三个安全”,积极开展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与技术、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技术、环境监测评价与治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加快水源地生态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开创产科教融合发展新局面。
七、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联络电话
李老师,15938462454,lyying200508@163.com
闫老师,18852083671,yanlu0507@126.com
有关南阳师范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详细信息,请见学校官方网站:https://www2.nynu.edu.cn/xzbm/yjsc/info/1032/2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