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价会现场
2 评价会现场
本网讯(通讯员 李奕璇 邓敏杰)4月13日,由我校牵头完成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健康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以线上线下同步形式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召开。会议由河南大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有限合伙)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担任专家组组长,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教授李广慧为副组长,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河南省水利科技应用中心等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评审。我校副校长谢海泉出席并主持会议。
项目负责人、我院院长、国家111基地负责人李玉英代表项目团队进行了汇报。项目成果包含授权发明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3项、论文66篇(SCI/EI收录39篇)、专著2部、团体标准3项。
谢海泉表示,项目成果的转化应用不仅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也为我国流域生态治理与智慧水利建设树立了案例。
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技术路径清晰、创新性强,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推广价值,项目整体技术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氮磷循环基因垂直分布解析方法和数字孪生水质智慧管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健康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由我校联合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完成。该项目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健康评估及智慧管控问题,构建了“面源污染治理-生态屏障修复-健康精准评估-水质智慧管控”全链条技术体系。通过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智能污水处理及种质优选等技术,显著提升污染治理效能,创新生态修复方法,提出基于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估技术,揭示氮磷循环基因规律,构建水库响应机制。团队研发的“数字孪生水源区智慧水质管控平台”,实现了“四预”功能,已在中线水源区及湖北、福建、江苏等省份推广应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