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在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5月24日上午,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科技楼419教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节"主题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在王君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20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共同度过了一个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上午。
活动伊始,曾秋红同学用一张张生动的节日图片,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当屏幕上出现赛龙舟、包粽子的热闹场景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我知道!这是端午节!”

随后,肖优优,廖祥南,孙晔,房明喜,郭林果,王怡格和王嘉艾同学带来精心编排的情景剧《屈原的故事》。只见“楚王”端坐“大殿”,“屈原”慷慨陈词;“奸臣”们窃窃私语,挑拨离间;当“屈原”听闻国家灭亡,毅然“投江”时,孩子们的小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过。“老师,屈原是个大英雄!”一位小朋友的童言稚语,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通过这种沉浸式的表演,幼儿们不仅记住了端午节的由来,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张越同学适时引导:“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我们要像屈原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接着金子甜,高观蕊和裴园园同学带领幼儿家长共同参与了好玩的亲子游戏。“预备——开始!”随着一声令下,科技楼419教室变身热闹的“龙舟赛场”。在游戏环节,家长和孩子们通力合作,孩子站在家长的脚背上,5个家庭一组,在“河道”中砥砺前行。“爸爸,再快点儿。”“妈妈,小心我快掉下去了”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欢笑声充满了整个教室。有的家庭意外掉落,引发阵阵善意的笑声;有的家庭配合默契,一路领先。最终,三个率先抵达终点的家庭获得了“勇敢水手”的荣誉称号。通过这样的互动游戏,既能锻炼孩子们的协调能力,又能让他们在玩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再接着李一帆同学向幼儿们展示了端午习俗的图片。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挂艾叶、戴香囊......在“端午习俗知多少”环节,孩子们如数家珍地说出各种传统习俗。通过李一帆同学的讲解,幼儿们了解到香包可以驱赶蚊虫,五彩绳寓意健康平安,艾叶菖蒲能够驱蚊辟邪。当屏幕上出现家家户户门前悬挂艾叶菖蒲的景象时,李一帆同学拿出一束新鲜的艾草:“来,小朋友们摸摸看,闻闻看。”孩子们轮流触摸着艾草特殊的纹理,嗅着它独特的清香。“这就是古人的'天然蚊香'!”幽默的解释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然后史晓玉同学带领幼儿和家长们一起巧手制香囊,包粽子。“老师,我的粽子是彩虹色的!”在手工制作环节,孩子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作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端午手工作品。孩子们用五彩黏土捏出形态各异的“粽子”,有的圆滚滚像个小胖墩,有的棱角分明宛如艺术品。在王妍,史双萍,石春蕾,陈钰培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将艾草、薄荷等香料装入口罩制作的的香囊中。活动现场,艾草的清香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传统文化传承画卷。


粽叶飘香传千古,文化润心细无声。此次端午节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相信在未来,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必将通过孩子们的传承,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通讯员:闫恩露,张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