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视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视窗 > 政务公开 > 正文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随着学院的快速发展,教育科学学院各专业取得较大发展。未来五年,是教育科学学院进一步发展壮大,拓展空间,争优创佳的关键时期,挑战和机遇并存,为此,特制定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发展规划。  

   一、 教育学专业建设现状和水平

  (一)基本状态概述

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专业是在原教育教研室和南阳教育学院合并的基础上成立的,于2005年秋期开始了第一次招生,招生37人。设有教育学教研室。目前有校级精品课程两门(公共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校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省级教学实训中心)二个研究机构。

  (二)教育学专业基本状态分析

    1.人才培养工作分析
   (1)总体培养模式

采取“2.5+1.5”培养模式与双学位培养模式。对于这两种培养模式均采取“理论培养+实践教学训练”的培养模式,其实践教学训练主要是由“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专业技能训练”构成。其实践教学训练主要是由“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专业技能训练”构成。教育见习主要包括两个构成部分:1每门课的教育见习。比如发展心理学,该课程在把婴幼儿心理讲完的基础上,带学生去幼儿间见习,通过观察或者实验,了解、观察、研究幼儿大中小各个班级幼儿的心理、动作、游戏等各个方面状况,德育原理中涉及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之前或之后,组织学生到小学进行日常教学过程观摩,就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进行观摩考察。2教师教育总体见习。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其他教育行政部分进行总体见习。教育实习主要定于大三的下学期进行,大四上学期总结实习的经验与不足,其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指针对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训练,其主要是由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生心理、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法规、课堂教学艺术、班级管理、教师礼仪、教师教育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专项训练。

    (2)课程设置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主要采用“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四位一体的课程模式,以便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有具有致用的技能适合教育发展的需要。1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其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教育理念及相关的基础知识。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专业基础课在强调夯实基础的同时,有一定的侧重,比如教育原理(侧重于基本的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侧重在青春期前儿童心理学)、德育原理(侧重于根据不同的内容侧重不同,比如在德育内容与方法方面侧重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儿童道德情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普通心理学(侧重一般心理学知识)、教学技能(侧重于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外语及小学综合课《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等方面)等基础课程。2专业选修课,主要涉及新课程标准、教育法学、教育督导学等课程。3公共基础课主要涉及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4公共选修课主要涉及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些课程。比如家庭教育学、健康心理学等课程。

    (3)教育学专业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首先,教育学专业的就业导向--小学教育方向

新华网河南频道2009年8月12日讯大河网-大河报报道: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2009年人才需求目录“各地目前最为紧缺的是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招聘过程要求中小学教师为本科学历”。1从就业师资数量及学历要求来看,小学教师的缺少其将有利于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2从国家即将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行列来看,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的接轨,其对小学教师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师资总体质量的提升成为一种必然。如何做好小学教师职前与之后培训的衔接、农村教师的发展等问题成为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3从南阳当地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南阳处于河南西南,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教师尤其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师资的短缺要求进一步加强小学教育。

其次,教育学专业的就业导向—为硕博点提供生源

几年来,随着硕博士招生条件的放松,有部分学生可以跨专业考取教育学方面的硕士、博士,作为科班出身的教育学专业学生在考研中最大的优势在于专业课功底扎实。教育学专业毕业生有两届,2009年考上研究生的有11人,占该专业毕业生的30%;2010年考上研究生18人,占该专业毕业生的45%。尤其需要强调的是2009届和2010届毕业生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的学生至少有10多人,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专业为硕士点提供了优质的生源。

再次,教育学专业的就业导向—为地方教育行政或科研部门提供人力资源

基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要求熟悉新课改理念,能熟练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目前存在的教育问题等进行研究为地方教育提供参考意见。2利用所学的教育方面的知识及方法直接进行教育行政方面的工作。

    2.教育学专业条件状况分析
   (1)教育学专业定位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小学教育教学、科研人才为目标。让学生接受严格的教育理论和技能训练,广泛了解教育学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研究方法,重点掌握教育基本理论与技能,形成较强实践应用能力,能在中小学、教育研究机构等领域从事教育与咨询、教育科学研究、社区教育指导。教育学专业在我院专业(群)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该专业于2005年秋期开始招收全日制四年制本科生,每年招生数量40人,现有四个班级,每个年级均一个班;于2005年秋期开始招收全日制两年专升本学生,每年招生数量80人,现有两个年级。共有学生277人,其中普通本科学生共计,154人,专升本学生123人。

    (2)专业办学条件

师资情况:一共有11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兼职教师2人;博、硕士7人,占专任教师的77%;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其中一部分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这既是教育学专业教学科研创新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教育学专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质高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

实践教学条件:实验设备总值140万元,实验室16个,其中教师技能训练微格教室14个,综合技能训练室1个,行为训练室1个;校外实习基地6个,主要有南阳市23小、南阳市22中等。

教科研成果:发表教研论文48篇,其中核心刊物22篇;科研论文41篇,其中核心刊物21篇。教研项目7项,省级以上6项,地厅(校)级1项;科研项目9项,省级以上6项,地厅(校)级3项。

   (3)优势、特色与差距

在河南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目录中有“教育学”、“小学教育”、“教育学专升本”、“小学教育专升本”招生学校情况一览表:

 

院校    类别

教育学

教育学(专升本)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升本)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有(备注是教育学的小学教育方向)

南阳师范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

郑州师范学院

许昌学院

平顶山学院

由以上的表格可以发现,除了洛阳师范学院没有教育学之外,其他各个高校均有教育学或者小学教育,对于洛阳师范学院的教育科学学院尽管没有教育学本科专业但是却有“高等教育学”重点学科,而高等教育学为洛阳师范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与其他学校比较,我校的教育学专业的优势在于:1师资力量雄厚,经验丰富。2全省有教育学专升本招生的学校之后三个,而且均是由教育学专业,从近三年看来,教育学专升本学生是一个重要是我校招生的一个重要群体。07-10年教育学专升本学生均在50-70人/年。从生源上看比较充足,从就业上看,目前已经毕业的两届教育学专升本学生有一部分均在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部分通过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教育学专升本的招生成为学校乃至院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3拥有全省唯一个教师教育实训中心。4强有力的高师与基础教育的衔接。特点在于:1二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即加强理论培养又注重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最重视技能训练;2教学与科研并重。

    二、专业建设思路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长远发展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系发展和前进的方向。教育学专业建设的思路是: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新型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根本任务,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之尽快达到本科办学的合格标准 ,努力把教育学专业建设成为一个省级品牌专业。 

   三、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一)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学历层次:本科。

人才标准: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格物致知”的办院理念和“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思路和“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主要培养教育素养比较全面、教育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其就业方向主要体现为:为中小学输送综合文科和理科、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教育科研人员,为教育管理部门输送教育科研人员,为教师教育机构输送教育类师资,为研究生教育培养优秀的生源及教育新闻、出版和媒体开发等教育事业工作者,为教师教育机构输送教育类师资,为研究生教育培养优秀的生源。

  (二)教育学专业(群)

我院的教育学专业主要是有三个教育类专业构成:教育学、教育学(小学教育方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其有之前的仅仅一个教育学延伸出了教育学(小学教育)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使教育学专业的方向更为明确。

  (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2.5+1.5”培养模式

改过去“3+1”模式为“2.5+1.5”培养模式。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3+1”模式,该模式以教育学专业学习为主,以学科专业学习。用3年时间学习教育学专业课程,用1年时间学习一门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该模式主要优势在于便于学生考研但是对于从事教育仍有不便。为了既让学生学习到扎实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又有利于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技能,特把人才培养模式改为“2.5+1.5”。其主要表现为:大一、大二和主要侧重于学习教育学的主干课程,再利用1.5年的实践学习教育技能课程、教育科研以及为了拓宽基础知识而开设的综合课程。可以把一些公修课程分解到三年开设。

    2.双学位培养模式

双学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教育学专业修其他专业的学位。对于优秀的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鼓励和允许其在保证教育学专业学习的前提下,按照本科的要求修一门学科专业(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第二种是其他专业优秀学生修教育学学位。目前教师教育开放化,其他非师范教育的学生可以修教育学专业的作为第二学位。无论是哪一种修双学位,合格者就授予双学位,学科专业达不到本科水平的,可以根据实际达到的水平或者发给专科毕业证书或其他某种证书。

   (四)教育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五年内,师资总数达到12-15人,教授4-5人,副教授2-3人;博士2-3人,硕士8-10人,青年教师(35岁以下)全部硕士化。 采取引进来,在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尽快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力争省级学科带头人1-2人,教学名师1-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3人,校级骨干教师2-3人,校级教学新秀3-4人,校级优秀教师6-8人。拟定申报校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

  (五)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在未来五年内,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做好以下内容:1积极做好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的建设,并增加校外教育实习基地5-10个,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扩大对外交流和沟通渠道。2加大图书资料、音像资料的投入,在原由资料的基础上,五年内,拟争取5-10万元专项经费购买部分专业性强的教学资料,以保证教师和学生学习与研究之需。同时争取专项经费建设小型的教师电子阅览室或备课室。3“走出去与请进来”方式,外派教师学习每年至少2人次,聘请专家讲学每年至少4人次。

(六)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

1.课程建设

以校级精品课程《公共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突破,加快课程建设速度,扩大系级精品课程范围,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争取有1-2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2-3门网络课程。

2.教材建设

积极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的新教材,结合我院的学科优势及课程建设实际,鼓励教师编写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并与我院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自编教材。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部级统编教材,对于获得此类立项的教材,在经费上给予匹配和资助。鼓励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教材向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方向发展,使课程教材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拟定出3-5本教材。

(七)教研科研

五年之内,争取承担科研项目7-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2-3项。出版著作3-7部,发表论文平均每年每人1-2篇。获得厅级以上优秀成果奖1-2项。 参加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6-10人次:在校内外作学术报告10-15场次。邀请知名学者或专家前来讲学、作报告3-6人次。

 四、教育学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办学理念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教育学专业的生死存亡,教育本身就具有周期长这一鲜明的特点,其不会象理工科那样立竿见影,但其作用却是巨大的。针对目前昌盛的功利思想愈演愈烈,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更为重要。

(二)取得学校政策支持

教育学专业的就业等各个敏感指标,为了更个学校的发展,教育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坚持自己本色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以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双学位培养模式和“2.5+1.5”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               

2011.01.08                          


上一篇:教育科学学院十九届“三育人”先进个人公示
下一篇:教育科学学院 “十二五”课程建设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