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南师 > 卧龙学子 > 正文

“卧龙学者”阚云超:追求永无止境 行动诠释理想

  • 时间:2016-06-10
  • 来源:招生办

 

◎陈莹  陈燕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如果说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那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则是软本领。”这些是我校“卧龙学者”阚云超接受采访时最先告诉我们的话语。他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实践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事业、生活和人生都做了最好的注解。

    阚云超,现任我校科研处处长、河南省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2年考入我校,随后在河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又考入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分子植物病理学家、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德葆教授和留学日美十多年的郭泽建博士,主要从事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转基因研究及探讨植物抗病信号转导途径。

    作为我校首批聘任的4名“卧龙学者”之一,阚云超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厚宽,静能寒窗苦读,动则务实创新。初见面,他那和蔼的表情与随和的言辞,便让记者消除了来时的一丝紧张,很快投入到采访当中。

“事业的成功没有止境,它是一场无终点的追求。”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要的条件。然而科研的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因此,事业的成功是没有止境的,它是一场无终点的追求。”看着桌上一摞摞的科研材料和报表,阚云超这样说。

    科学的道路总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其中有挫折、有懊恼、有失败,但更多的还是坚持、韧性和追求。阚云超坚持自己对科学的热情,执着于对科学的追求。他在攻读博士期间,就从水稻中克隆了一个WRKY家族转录因子基因,该基因在水稻的抗病反应过程中起着调控作用。2003-2004年他被派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从事植物对铁吸收的分子研究,该项研究对农作物品种培育具有指导意义和潜在的生产价值;在对小麦种子储藏蛋白分子的研究中,他则利用Microarray的方法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该麦谷蛋白结构独特,对于小麦面粉品质的改善具有较大价值。

    在探求科学的长河中,阚云超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勤奋研究且有创造性地学习。2004-2005年,他受邀到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英国洛桑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昆虫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他首次大胆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昆虫基因组信息进行大规模分析。

    通过对蚜虫和小虾的OBP基因鉴定,他推测OBP起源早于节肢动物的形成。证明了OBP主要通过基因复制的方式进化,并且可能参与了昆虫的发育过程,使该项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在此期间,阚云超还主持一项英国皇家学会研究项目、一项河南省科技厅攻关计划项目、一项河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全部顺利结项。他以独立的学术思想和创新思维,受到了包括英国皇家学会John Pickett院士、洛桑研究所高层管理者及研究所其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阚云超正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家蚕中克隆了195个新的非编码RNA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功能利用Microarray结合real-time PCR初步进行解析,发现了和家蚕蛹期发育以及幼虫发育期相关的一些非编码RNA,对这些基因功能的进一步解析将有助于阐明家蚕发育的机制。他在该项目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完成两篇文章,正投稿较有影响力的杂志《Plos One》和《Genome Biology》。同时,他从事的家蚕嗅觉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克隆了16个编码家蚕气味结合,化学感受蛋白或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同时克隆了7个编码嗅觉受的基因,正在进行功能的分析。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在科学这条略显枯燥的路上,阚云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且行且喜。

 “家乡养育了我,我必须回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阚云超以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赢得了中国科学院访问研究所和英国洛桑研究所的一致好评。当在英国的研究工作结束后,他的导师Peter教授很希望这位年轻有为的青年博士能留在他的实验室继续工作。然而,面对优厚的待遇和理想的科研条件,怀着对祖国深挚的爱,他婉言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祖国。他说:“只有尊重自己的国家,别人才会尊重你。家乡养育了我,我必须回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归母校后,他抓住机会积极参与促成中英合作的项目:南阳师范学院—英国洛桑研究所联合实验室,即现在的河南省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我校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为止,实验室已经申请6项有较大潜在经济价值的专利,赢得了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南阳市政府、南阳市科技局的高度重视。

    实验室里,经常可以看到阚云超忙碌的身影。他以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索科学、回馈母校。这是作为学校科研处处长的他,在完成好全校科研管理、协调、指导与服务的基础上,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地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贡献。

“我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导师,也更愿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引路人。”

    阚云超现为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还和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毕业研究生。同时,身为实验室主任的他承担着我校的本科生教学工作。对于老师这一词,阚云超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亦师亦友是理想的状态,我不仅仅是学生学业上的导师,为他们的学术问题释疑解惑,也更愿意是他们生活中的朋友与引路人。在传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更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在采访中他这样阐释自己对于老师角色的理解与定位。

    平时的教学中,阚云超时刻践行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理念。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努力提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并用自己的言行举动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可以采掘开拓的金矿,但因个人的勤奋程度不同,所以得到的回报也不相同。其实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超越自己,要用一颗坚韧的心把持着恒守梦想的坚定信念,失败没什么可怕的,它只是走近成功的一步,而成功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他语音一顿,坚定地说,作为一名老师,我相信:在前进的路上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抗打击的能力和成熟的人生态度,用心做事并不懈坚持,天道酬勤,每个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的。

    辛勤的付出、执着的追求和豁达的态度,使年仅35岁的他已先后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市十大文明市民、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主持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

    从朴实的衣着、堆砌拥挤而稍显零乱的办公室,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从阚云超身上所折射出的工作作风和个人魅力: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用一颗诚挚的心去面对生活的苦与乐,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用行动告诉别人、用事实诠释自己。就像春蚕一生没有说过自诩的话,但那吐出的纤纤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