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院党委学工部编 2019年4月30日
主编:刘婧 责任编辑:郭婷 马峭 李丹阳
政策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摘录)
学工时事
·我校学生工作纪实
本期关注
·我校辅导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科研之窗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摘录)
—— 杨眉
他山之石
·吉林建筑大学——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一二四八”实践育人模式(摘录)
政策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摘录)
4月1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要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各领域开展研究,总结历史规律,揭示历史趋势,讲清楚为什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讲清楚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引导人们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要结合五四运动以来100年的历史,深入研究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同研究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使之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要阐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的关系,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要回答好为什么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什么当代青年必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准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着力点,激励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要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了解青年优势和弱点,引导广大青年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引导社会各方面关心青年、服务青年,积极做好青年工作,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要抓紧把同五四运动有关的历史资料收集好、历史文物保护好。要加强对史料的分类整理和系统化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展示五四运动史料。要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能力,多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学工时事
·4月1日,我校以“高尚道德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石”为主题的第165期道德讲堂活动在西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
·4月3日,我校“卧龙学子”导航工程之二第十七届公寓社区文化节开幕式在逸夫楼西广场举行。
·4月1日—3日,我校各学院纷纷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
·4月1日—9日,我校积极组织各学院开展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4月9日,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袁浩一行莅临我校调研指导共青团工作。
·4月10日,我校以“心中有情,幸福生活”为主题的第167期道德讲堂活动在西区八号学生公寓举行。
·4月13日,武装部在中区篮球场设立大学生应征入伍咨询站,积极开展征兵宣传活动。
·4月12—14日,南阳2019世界月季洲际大会青年志愿者培训班在我校举行。
·4月15日,河南省教育厅高校资助考核组赵红杰一行莅临来我校考核学生资助工作情况。
·4月8日—16日,我校积极组织运动会开幕式节目彩排。
·4月17日,河南省教育厅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组龚桂友一行莅临来我校检查中职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
·4月17日—19日,我校应急事务中心加强运动会期间巡逻工作。
·4月24日,我校以“为师重德,维护师者荣光”为主题的第168期道德讲堂活动在中区二号学生公寓举行。
·4月29日,我校与火箭军共同举办2019年度旅梦想在军旗上飞扬之“我奋斗我精彩”主题文艺晚会。
·4月28日—30日,我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2019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志愿活动。
本期关注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明了开好思政课的长远意义,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点,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指明前进的方向,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培养他们担起民族复兴大任,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摘录我校部分辅导员在本次座谈会学习中的思考感悟。
我校辅导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学时代是广大青年学生整个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对他们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梳理思想,思考读书和成长的意义,培养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做好立德树人,首先要让自己真正成为道德的典范、学习的标杆;要主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大学生学习、成长,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党的理论方针,运用先进理论、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心理教育、人文社科等知识去传道授业解惑,真正将思政课讲好、讲透、讲清楚,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门课程,并主动参与其中。让思政课融入学校整体工作,共同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梅超)
高校辅导员要立志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育人全过程。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尝试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在充分备课基础上,可提前将课件和参考书目等发给学生预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兴趣小组,研讨并制作课件和讲义,由学生主讲、教师点评,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加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授课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
(教育科学学院团委书记——王彬)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要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应当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方法,用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鲜活的实践案例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应始终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的要求,不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史学院团委副书记——何之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与光荣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按照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中提出的六个要求,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工作能力,自觉做学生们的表率,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人、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在接下来一个阶段,我将在学生中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为更好的学好思政理论课而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刘哲)
科研之窗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摘录)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高校加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强化“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高校要立足于教育工作实际,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高校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多措并举提高“三全育人”的德育水平,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新模式。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在教育目标设定上,无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在目标认识上,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等都缺乏科学性的、合理的认识,不能够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不够系统
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课程设置时,要从宏观角度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准确地设置教学实施方案,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育水平,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三)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不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师资结构发展不平衡,部分教师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科班出身,对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准确、不透彻,不能够有效地掌握大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和实质性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对待思想政治学习缺乏热情,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四)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缺乏连贯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有序性和连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高校都特别重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大学生的就业率等直观性强、可以使用数据进行衡量教育效果的内容,将这些方面的内容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然而,高校却忽视了德育育人这一长期性、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三、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科学路径
(一)完善“三全育人”的机制,系统协调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
高校要不断加强领导、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各负其责,协调合作,不断完善和规范“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将思政教育与学生培养有机结合,建立师德奖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建立完备的“三全育人”考核机制,有效促进“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创新“三全育人”教育观,科学规划全程育人的实施路径
创新“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全程育人的实施途径。针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制定符合全员育人目的的德育体系,确保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统筹推进全面育人的工作格局
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专题培训班、政治教育大讲堂、时政热点面对面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运用校园网站、教育平台等方式,将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任务要求等及时输送至每一位教师,使其能够准确掌握新的教育观念;教师之间要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活动。
(四)加强教育资源的平台建设,积极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环境
整合和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不同教育场域中教育行为的互为借力、相互补台和无缝衔接,努力营造良好的“三全育人”的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各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校企合办教学等形式,创新实践载体,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辅导员 杨眉)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36-1258/Z,2018(09))
编者语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运行中,仍存在着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化等问题。落实好“三全育人”要求,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如何完善“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是当前众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希望通过以上论述能够给予我们工作上一些启示。
他山之石
吉林建筑大学
——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一二四八”实践育人模式(摘录)
一、主题与思路
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成才已成为新常态,高校应当与时俱进,顺应这种新常态,努力探索并打造“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践育人模式,重视和关注学生群体的个体性差异和个性化的需求,使学生真正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使师生之间真正成为密切的合作者,从而引发教育理念、思维、内容、范式、体系等全方位的变革,把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思想政治创新方式连接起来。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树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理念,实现育人思路前沿化
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充分体现学生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树立在“互联网+”时代发挥教育者主动性、先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主导性作为工作引领理念,实现育人思路前沿化。
(二)营造四位一体的立体化“互联网+”教育环境条件,推进育人空间拓展化
1、树立“新心态”育人观念,走近学生。以科学、积极、开放的心态审视网络,以新心态引领工作新常态,从而实现教育管理新作为和创新发展,促进教育不断取得实效。
2、营造“新语态”交流情境,贴近学生。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教育,要贴近学生,平等的与学生交流,以双向、交互、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亲和力和感染。
3、打造“新形态”主题活动,引领大学生。利用这些“微阵地”,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与引导。要培养微时代的引领者,成为正面导向的“舆论代言人”、流言和虚假信息的“纠错者”。
4、构建“新生态”网络氛围,呵护大学生。建设大量色彩鲜明、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对广大学生有感染力和辐射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扩大主流网站在网络空间的领地,用主流文化稀释网络不良文化。
(三)构建平台+工程驱动式的思想教育“2+8”框架体系,打造育人体系精细化
1、着力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两个平台,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途径。
(1)优化课程建设,进一步发挥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从而形成开放式、立体式的教育空间,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阵地,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2)创新载体,进一步拓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将学校的学工日常工作等多个系统双向对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并优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2、精心实施与八大功能模块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八项工程”,不断取得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水平。
(1)队伍引领工程。突出学生在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培养网络辅导员协管员,建设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实现主流思想入主校园。
(2)学风建设育人工程。构建学风建设实践模式,利用教务系统网络平台开展学评教,教评学项目,借助大数据,来分析各项学风建设指标,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兴趣、个性差异,以此作为学风建设的新依据。
(3)创新创业助推工程。通过引用“三大课堂”理念,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职前网络教育学堂为必修课程,打造互联网公众平台,通过网络虚拟系统为学生提供网络虚拟创业训练,极大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4)实践引育工程。要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着力推陈出新,打造网络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引入营销理念,推介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引育作用。通过精准定位,划分受众群体。
(5)心理助航工程。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网上和网下教育活动的衔接和联动,为学生提供便捷、保密、人性化的心理求助方式。
(6)青马引航工程。着力构建“互联网+”时代的骨干学生培训机制,借助网络平台、终端优势等,多途径,多方式提供培训接口,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系统的、完备的学习通道。
(7)文化启航工程。全面加强校园网络新媒体建设,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有效提高大学生参与度和文化育人的实施效果。
(8)诚信引导工程。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健全大学生网络诚信、提高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网络教育体系。坚持线下活动开展,推出诚信个人,线上活动宣传,树立模范带头的诚信工程建设。
(四)建立“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保障科学化。
1.构建“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相互协同配合作用,共同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运用、网络舆情监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工作。
2.构建“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管控机制。构建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监控机制,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准确的掌握。各层面思想教育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定期报告”和“及时报告”制度。常态情况“定期报告”,突发敏感情况“及时报告”。
三、主要经验
通过精心实施和高效运行“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一二四八”实践育人新模式,化解了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环节,把孤岛式思想政治创新方式连接起来,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维转变,把信息网络打造成政治教育的新平台、理论学习的新空间、舆论引导的新阵地,不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了育人实效。
(摘自:高校辅导员在线)
编者语
在“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新形态的冲击下,传统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环境、革新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机制,做到教育发展与时俱进,探索并打造“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在学生教育工作中致力于构建“坚持一个理念、优化两个平台、把握四条原则、实施八项工程”的育人模式,真正做到教育理念前沿科学、教育环境新颖立体、教育体系精细实效、教育机制协调规范,落实“以生为本”的育人宗旨,走在了“互联网+”教育之路前端,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如何在互联网和传统模式结合中正确找到契合点,以促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也成为我们高校工作面临的时代难题与挑战。希望通过以上案例能引发我们一些工作思考。
报:校领导
送:学工委各成员单位
发: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