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防教育 -> 国防知识 -> 正文

特种作战部队:美军事行动的“战略尖刀”

发布日期:2016-03-10  来源:   点击量: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种作战就以其独特的灵活性、高效性、不对称性,日益成为美国维护战略利益、应对威胁挑战的重要手段方式。近年来,美军特种作战部队更是将任务类型从传统作战领域拓展至非传统作战领域,大有取代常规部队成为信息化战场主角,充当美国对外军事行动“战略尖刀”之势。

虽然现代特种作战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其地位作用被美军充分认识并广泛应用于战争实践则在二战以后。几乎在美国插手的历次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中,都能或隐或现地发现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身影,其间的战绩与败笔都成为美军创新发展特种作战的“磨刀石”,使特种作战这一“美利坚之刃”愈加锋利。

越南战争可以说是美军实施大规模、长时间特种作战行动的首次尝试。战争期间,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广泛承担了清剿游击队、特种侦察、袭击破坏、培训人员等“反暴乱”作战任务,实施了诸如偷袭越南山西战俘营等作战行动。虽然由于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战略指导的失误,美军始终无法将特种作战取得的战术优势转化为战略胜势,不得不从越南战场黯然撤兵,但特种作战部队在战争中显露出的适应性、机动性、隐蔽性,却获得美军高层肯定,并在随后的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得到重点使用。

1980年,为解救被扣押的60多名美国驻伊朗使馆人员,97名美军特战队员从埃及开罗长途奔袭德黑兰。由于在行动过程中突遇沙暴和飞机故障,加之应急预案不周,美军被迫取消计划。但美军并没有丧失信心,反而更加注重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力推动特种作战发展。1987年4月,美军正式成立特种作战司令部,统辖陆、海、空所属的特种作战力量,标志着特种作战部队作为一支独立的作战力量正式登上美国战争舞台。

随后,在1989年入侵巴拿马行动、1991年海湾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及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美军越来越频繁地将特种作战部队用于主要战略方向和关键时节,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的任务”。特别是在阿富汗战争中,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独当一面,创造性地将目标引导、渗透打击、收买瓦解融为一体,使美军在短时间内实现打垮塔利班政权的战争目的。

美军不断推动特种作战部队发展,几乎“每战必特”的原因在于:一是反应灵敏、编成精干,能够快速应对地区性突发事件及非对称威胁;二是行动隐蔽性、突然性强,往往出敌不意,能以最小资源快速达成战略目的,有效降低行动风险;三是作战手段灵活多样,可以作为“全球打击”战役战略构想的重要选择;四是能够较好地与其他作战力量联合行动,形成常规与非常规紧密结合的一体化作战体系。

随着新军事变革深入演进,美军特种作战日益呈现出从接触作战向非接触作战、从规模作战向精兵作战、从武器平台支撑向战略体系支撑、从传统领域向新型领域快速演变的态势,特种作战部队因为能够遂行常规部队不宜执行或难以完成的特殊任务,成为美军克敌制胜的“杀手锏”。

指挥控制趋向战略直达。美军特种作战的指挥控制由国家级、战区级和作战部队级三个层次构成。通常情况下,由国家指挥当局、特种作战司令部、战区司令部、战区下属军种部队司令部或职能司令部的指挥官按级进行作战控制。随着所执行任务的隐秘性、敏感性不断提高,美军越来越强调由战略高层对特种作战进行“直达式”垂直指挥,增强行动的可控性灵活性。例如,2011年,美军在巴基斯坦突袭本•拉丹住所并将之击毙时,奥巴马和他的决策团队在万里之遥的美国白宫情报室,通过远程视频,进行实时同步指挥。这次行动充分体现了特种作战的战略特质。

特种闪击突出体系支撑。“战术行动,战略支撑;精兵行动,体系支撑;局部行动,全局支撑”已成为美军特种作战的显著特征。仍以击毙本•拉丹的“海王星之矛”突击行动为例,在这场战斗中,表面上美军仅出动4架直升机、24名“海豹”特战队员,用了不到40分钟就击毙了基地组织首脑本•拉丹。但在背后,既有天上35颗卫星、40余架飞机提供强大情报保障,又有海上航母编队接应,还有陆上2个美军驻中亚军事基地的支援,以及近万名各类支援保障人员。这是一次典型的“大体系支撑精兵行动”,深刻折射出信息时代的新战争样式。

作战行动走向全面联合。美军认为,“联合”是特种作战本质之一,需要各军种的全面参与和深度协作。目前,美军特种作战不但实现了与空军从“传感器到射手”的联合,大大提高了其“秒杀”作战能力,而且突破了与中央情报局秘密行动的联合,将中情局情报搜集能力与特种作战部队打击能力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尤其是在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动”以后,美军特种作战更是将与常规部队的联合从战役层次下沉至战术层次,实现小分队一级的一体化作战。据统计,2004年美军实施的代号“山地风暴”清剿行动中,美特种作战部队就与常规部队进行了62次联合战术行动,其中40次行动是在连一级实施的,22次行动是在营一级进行的。

行动效果追求一击制敌。美军特种作战历来重视对敌方高价值目标的直接打击,企图以此加快作战进程迅速达成战略目的。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实践看,美军特种作战经常将对方首脑及领导层作为先期重点打击目标,实施所谓的“斩首攻击”,通过突然迅猛出其不意的攻击,达到“一剑封喉”、一击制敌的战略效果。从伊拉克战争首次对萨达姆使用这种战法,到利比亚战争对卡扎菲故技重施,虽然没有直接达成目的,但美军的特种作战对敌方决策层的心理震撼却是不可估量的,极大动摇了对方的抵抗意志,起到了“硬打击”与“软杀伤”的双重功效。可以预想,美军这种“剑走偏锋”式的特种作战还将会不断上演。

当前,美军已将特种作战、无人机作战和网络作战列为对未来作战有重大意义的“新三位一体”力量,加以重点建设,希望打造一支反应灵敏、既小又狠、多维多能的特战“全球力量”。

强化海外部署,扩大规模数量。近期,美军大幅减少海外军事存在,但海外美军特种作战部队人数却在不断增加,部署国家和地区数量也在显著上升。据报道,小布什政府末期,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大约部署在全球60个国家,到2010年增加至75个。截至2015年,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已经部署到世界上135个国家。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任务需求,在各军兵种普遍裁员的大背景下,美军特种作战部队不减反增,人数从2001年的3.3万人增至2014年的近7万人,增加了约一倍,其中80%部署在海外。美军高层认为,扩大特种作战部队海外部署的规模,将显著提高美军介入全球事务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优化作战编组,增建新型部队。为适应反恐战争样式多样化的特点,美军调整特种作战部队结构的步伐明显加快。近几年调整重点为:缩小特种作战小组规模,实现力量“小型化”;增加新的任务部队,陆续组建民事司令部、非正规战联队及心理战大队,增强非传统领域作战能力,实现遂行任务“多元化”;优化特种作战分队编组,根据任务类型,灵活将行动专家、通信专家、心理专家、爆破专家等不同专长人员进行混合编组,提高复杂战场适应能力,实现作战单元“合成化”。

全面更新装备,提升新质作战能力。近年来,美军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新型特种作战装备:一是“单兵战斗系统”,主要由激光测距仪、摄像机、环境传感器、弹道计算机以及目标跟踪装置组成,具有自动发射和打击遮蔽物背后目标的功能,提高单兵独立作战能力;二是远程投送工具,改进MC-130H特种作战飞机和采购V-22偏转翼飞机,利用机载精确的地形跟踪雷达、导航系统以及飞机高速性,提升特种作战部队远程机动和敌后渗透能力;三是新概念武器,主要是破坏敌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病毒、电磁脉冲武器等。这些新武器一旦装备部队,将使美军特种作战手段更加丰富,任务领域更加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