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高校化学类专业基础课程高阶性建设探索
刘小娣,兰青,赵一阳,李波
(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在“双碳”背景下,教育部要求高校强化“双碳”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无机化学作为化学类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创新型化学类人才意义重大,但其教学内容在“双碳”背景下存在滞后于学科发展、与实际应用脱节、缺乏“双碳”知识等问题,不利于构建高阶性课程。基于南阳师范学院提出的“三色嵌入”人才培养模式,以物质结构基础内容为例,介绍绿色低碳创新成果与无机化学课程的融合。为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教师应恰当选择创新成果,对素材合理取舍,“双碳”共驱科教互哺,并将“双碳”嵌入课程思政。在高校构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可依托创新成果打造高阶课程,以培养具有时代使命感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双碳”目标;无机化学;绿色低碳;高阶性建设
引文格式:刘小娣,兰青,赵一阳,等.“双碳”背景下高校化学类专业基础课程高阶性建设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3):82-86.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质学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冯杨伟,赵菲菲,白景锋,任艳,叶旭,张子月
(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面临重大挑战,研究以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分析地质学基础课程当前教学现状与面临问题,提出混合式“金课”教学改革举措,开展教学改革效果反思。结果表明:传统讲授和观摩式授课效果不理想,课程实践环节受多因素影响亟须改革。实施了3项教学改革措施:①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助推混合式“金课”建设;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恰当引入虚拟教学;③构建翻转式教学的野外教学项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地质学基础;新质生产力;实践能力;地理科学
引文格式:冯杨伟,赵菲菲,白景锋,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质学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3):87-91.
“智能制造”课程人、机、物三方融合
数智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陈玉奇1, 李良1,濮春英2,刘伟1,马世榜1,
李嘉琪1,吕忠全1,童安达1
(1.南阳师范学院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
2.南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
摘要:人工智能在高校工科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然而如何将人工智能合理融入现有的高校教学环节,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以“智能制造”课程为例,针对课程内容与数字化技术融合欠佳、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学习深度不足、学业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以人工智能辅助智能化深度学习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教师、计算机人工智能体、虚拟互动设备(物)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通过开展人、机、物三方数智化融合教学改革实践,引入“虚拟实物”制造实现数字化教学、采用多师课堂模式推动跨学科知识智能化融合迁移、设置科研前沿参与模块和弹性教学,并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过程评价体系。借助人、机、物三方融合促进师生同向共成长,为提升数智化特色课程建设内涵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研究性教学; 教学实践
引文格式:陈玉奇,李良,濮春英,等.“智能制造”课程人、机、物三方融合数智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3):92-96.
新工科背景下“专思创融合”的计算机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张新刚1,2,张东彦1,李贺1,刘金江1
(1.南阳师范学院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 2.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面对新工科发展需求,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亟须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综合素质培养模式转型。针对当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滞后、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及产学研耦合不紧密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专思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该模式的设计原则和实施路径,包括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校企合作深化等,验证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就业、学科竞赛、教学成果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导向的多维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计算机教育;人才培养;专思创融合;教学改革
引文格式:张新刚,张东彦,李贺,等.新工科背景下“专思创融合”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3):97-102.
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李旭阳1,邱东方1,王琳1,程新峰1,马源1,张林2
(1.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2.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迫切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索“高校+企业”育人模式,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和企业实践资源有效整合。通过精准定位目标与制定切实规划、课程体系构建与产教协同赋能、实践平台建设与提升师资能力、质量保障为本与建立评价体系、开拓行业视野与鼓励创新突破等举措,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现代印刷与感光材料
引文格式:李旭阳,邱东方,王琳,等.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3):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