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民族书写与范晔民族思想的双重性
刁生虎,阿伊娜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后汉书》的民族书写与范晔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后汉书》设立少数民族专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主张华夷共祖的民族同源书写、展现少数民族独特文化的民族文化书写、反映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体现了范晔的民族思想既有华夷之辨意识又有华夷一体倾向的双重性。范晔的民族思想受其出身、性格、所受教育影响,又与其所处时代背景的复杂性和社会思想观念的多元性息息相关,既有其时代局限性,又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后汉书》;范晔;民族思想;华夷一体;华夷之辨
引用格式:刁生虎,阿伊娜.《后汉书》民族书写与范晔民族思想的双重性[J].南都学坛,2025,45(3):1-7.
2022—2023年秦汉史研究述评
辜皓飞,晋文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2022—2023年秦汉史研究成果丰硕。政治、制度与法律史研究依旧兴盛,诸多学者借助简牍和考古器物从王朝合法性、国家治理、皇帝制度、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官吏群体、律令体系等展开探讨。简牍与经济史、社会史研究多点开花,土地制度、赋役制度、重农政策、物资管理、商业发展、家庭与聚落、户籍与身份等成为讨论重点。历史地理和民族边疆方面,关于政区地理、边疆治理、民族关系、民族意识、民族交融等研究较为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儒学研究仍然受到关注,围绕《史记》《汉书》展开的史学史研究亦可圈可点。同时,秦汉文化形式上的多彩、地域上的多元,也越来越形成共识。总的来看,新材料的集中刊布,使秦汉史研究有了令人惊喜的突破以及再探讨的空间,但相关研究还要更加注重理论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秦汉史;汉代文化研究;秦汉简牍资料;秦汉文献资料
引用格式:辜皓飞,晋文.2022—2023年秦汉史研究述评[J].南都学坛,2025,45(3):8-23.
出土汉画所见汉代生生元气宇宙观
何飞雁
(南阳师范学院a文学院;b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院,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目前学界对汉代气化宇宙观的研究主要立足于传世文献,少量对出土汉画之气论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汉代元气论及其生态价值,对于汉代以生生思想为根基的天地人一体共生的生生元气宇宙精神尚未深入挖掘和充分展开。中国传统气化宇宙观发展到汉代,不仅提出了元气论,形成阴阳合气和五元元气互动说,而且在易学及儒道诸家影响下形成了以生生思想为根基的天地人一体共生的生生元气宇宙观,在汉画太一、北斗、云气、云鸟、日月星象、四象、S形纹饰图中有精彩体现。这种宇宙观认为,物之生与气有着内在关联,元气为生之本,天上北辰北斗中心为气之源,元气包括天气、地气、人气、时气、风气即五元元气,五元元气互动带动万物之生,整个宇宙呈现为天地人在生生元气中化生化育、交感互生、一体共生、生生不息的图景。
关键词:汉画;元气生万物;五元元气;天地人相感相生;生生元气宇宙观
引用格式:何飞雁.出土汉画所见汉代生生元气宇宙观[J].南都学坛,2025,45(3):24-36.
汉代“无相忘”研究
蒲朝府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无相忘”是汉代人的习用语,“苟富贵,无相忘”和“长相思,毋相忘”有着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文化内涵。富贵是时人的普遍愿望,富贵后的“无相忘”是一种带有积极倾向的社会理想;在追求富贵过程中渴求得到提携的意识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不仅普通民众常有此期盼,上层统治者也以此相嘱托,这种互相扶持的做法在致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相思是离别男女情感生活的主题,“毋相忘”是他们的美好诺言;夫妻祈望彼此坚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和追求,展现出对美满家庭关系的向往。“无相忘”习用语的流行与社会变革之际命运的不确定性有关,是当时社会信仰的写照,体现出汉代人精神生活所富有的浪漫气息。
关键词:汉代;无相忘;富贵;相思
引用格式:蒲朝府.汉代“无相忘”研究[J].南都学坛,2025,45(3):37-42.
中国西部电影40年创作与理论互动反思
张阿利,苗学慧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从1984年至今,中国西部电影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艺术中少有的有着明确生日的电影思潮。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西部电影在创作与理论的激荡互动中缔造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篇章。40年来,中国西部电影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显现出创作与理论交互催生的特有现象。从早期的理论争鸣与身份确立,到创作领域的蜚声国际,再到新西部电影的理论探索和西部类型片的发展,中国西部电影40年的发展史也是理论与创作的关系史。
关键词:中国西部电影;电影创作;电影理论
引用格式:张阿利,苗学慧.中国西部电影40年创作与理论互动反思[J].南都学坛,2025,45(3):43-49.
基于电影叙事的钟惦棐电影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王彦霞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101)
摘要:电影理论家钟惦棐强调“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他提出“电影的锣鼓”“西部片”等理论主张,并身体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电影管理、电影与人民的关系、电影叙事等方面都功不可没。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们仍需要在钟惦棐电影理论指导下,探索以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途径。
关键词:钟惦棐电影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西部电影;中国故事
引用格式:王彦霞.基于电影叙事的钟惦棐电影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南都学坛,2025,45(3):50-56.
《树上有个好地方》系列影片的“树意象”审美意蕴探析
高字民,刘沿言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树上有个好地方》系列电影是儿童电影导演张忠华的优秀代表作。该系列影片在细腻地描绘陕西关中地区少年巴王超过的成长历程中,把“树”作为核心意象,贯穿了全片的影像叙事。正如片名的提示,“树”的意象在银幕上,不仅以实体之“象”鲜明直观呈现,而且以内涵之“意”的情感象征承载了多重审美意蕴。“树”意象在片中辅助人物塑造,深化情感寄托,丰富叙事策略,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思想。张忠华立足精巧的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确立和拓展了“树”的意象叙事,实现了艺术表达与观众情感的深度链接,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审美共鸣。该系列电影基于“树意象”的审美意蕴创新探索,为中国西部电影和儿童影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参照。
关键词:《树上有个好地方》;树意象;审美意蕴
引用格式:高字民,刘沿言.《树上有个好地方》系列影片的“树意象”审美意蕴探析[J].南都学坛,2025,45(3):57-63.
杜甫组诗的题材类别及其构建方式
吴淑玲,韩成武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组诗”用“组”命名,指向连类,故杜甫组诗实际数量比其自命名组诗数量多。其组诗的题材类别及其构建方式大体可归纳为八类:游赏组诗多呈散絮状结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草木的深切关怀;纪实性组诗多呈放射性结构,反映生活的多面性和深刻性;纪行组诗多呈直线性结构,呈现纪行游踪和展现生活的平面化;回忆性组诗多呈铺叙对比结构,意在深化痛伤大唐的主题;咏史组诗多呈古今勾连结构,于古事古迹中内涵寓今之意;政论性组诗构建方式是罗列其事,直言论之,是诗人讽谏情怀的传达;咏怀性组诗多呈藤萝式结构,以深化诗人的忧世嗟生情怀;文论组诗多呈摘星式结构,是诗人选择代表性观点发表对文学史问题的真知灼见。这些构建方式为杜诗更好地传情达意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组诗;连类;题材类别;构建方式
引用格式:吴淑玲,韩成武.杜甫组诗的题材类别及其构建方式[J].南都学坛,2025,45(3):64-75.
顾千里词学思想论略
马天颖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顾千里作为清代著名的校勘学家,其词学论述常为其古籍校勘成就所掩。尽管顾千里并非以词学名世,但在扬弃浙西词派理论的基础上,其词作、词集序跋中时常显示出对韵律的重视、对“词学”概念的强调和对“学人之词”的推尊。在创作中,顾千里还有对创作“无题之作”的偏好。这些词学思想对吴中词派的形成和理论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顾千里;词学思想;词韵;浙西词派;吴中词派
引用格式:马天颖.顾千里词学思想论略[J].南都学坛,2025,45(3):76-83.
“纪法贯通”的作用机理与规范路径
——基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的需求
谭波
(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海口570288)
摘要:“纪法贯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必然选择,其中尤其关涉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深度实践和制度升级。“纪法贯通”存在不同层面的界定方式,最广义的“纪法贯通”研究有助于深入看待“纪”“法”之间的概念关系和运行关系。强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纪法贯通”带来新的制度需求,即监督职责贯通需要监督类概念贯通、监督类党纪国法的贯通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监督体系贯通助推问责体系贯通。据此“纪法贯通”的规范路径最终需表现为其在客体、客观行为和责任体系上的逐项贯通。而这种贯通最终造就了不同类型规范在要素上的融合,成为“纪”“法”发挥合力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纪法贯通”;规范模式;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引用格式:谭波.“纪法贯通”的作用机理与规范路径:基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的需求[J].南都学坛,2025,45(3):84-93.
轻罪治理视域下暂缓判决制度再审视
朱德宏,王双双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当前,无论从立法或是司法层面考察,我国都已步入轻罪时代,但轻罪治理面临着出罪渠道狭窄、轻罪惩罚过度化问题。暂缓判决具有缓解过度犯罪化与过度刑罚化问题之功能,体现了行刑宽缓化与人权保障思想。暂缓判决制度为轻微构罪行为在审判期间非犯罪化或非刑罚化处理提供了渠道。暂缓判决制度的推行虽面临一些障碍,但轻罪治理视域下暂缓判决制度的构建具有完全的正当性。为遏制轻罪案件重刑化,落实轻罪时代人权保障目标,亟须在立法上为暂缓判决程序的适用提供依据,明确暂缓判决制度的模式选择,从统一暂缓判决的适用标准、建立科学的暂缓判决考察制度以及完善暂缓判决的社会处遇体系等方面来构建暂缓判决制度在诉讼程序适用上的基本体系。
关键词:轻罪时代;暂缓判决;行刑宽缓化;人权保障
引用格式:朱德宏,王双双.轻罪治理视域下暂缓判决制度再审视[J].南都学坛,2025,45(3):94-10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理论遵循、科学内涵与路径选择
陈柳钦
(北京中宣文化研究院,北京100142)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特征之一,它为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探索了新高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思想源自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同时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得以孕育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核心要义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其价值旨归是坚持人民至上,其目标追求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清洁美丽世界构建,其生态底色是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系,一是要提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水平,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二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三是要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四是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共建。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论基础;科学内涵;路径选择
引用格式:陈柳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遵循、科学内涵与路径选择[J].南都学坛,2025,45(3):105-114.
国内外转型金融研究热点及前沿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马凌远,苏洁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摘要: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延伸和扩展,能够为碳密集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服务,进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转型金融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地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从发文数量看,国内外相关发文量呈增长趋势,相比国外,国内关于转型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研究机构和作者看,国内外研究合作网络关联程度较低,多呈单一化研究特点与碎片化分布态势;从研究热点看,国内外文献既有重叠,又各有侧重,国外研究相对更为关注能源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国内研究则聚焦转型金融评估标准的制定;从研究前沿看,国内外学者均在积极探索转型金融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未来关于转型金融的研究可以从统一概念标准、强化实证分析、促进转型活动信息披露和创新转型金融产品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转型金融;CiteSpace;研究热点;前沿趋势
引用格式:马凌远,苏洁琳.国内外转型金融研究热点及前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J].南都学坛,2025,45(3):11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