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高质量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 2022-03-26

 

湖北是全国第一个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概念的省份。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说,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选择标准,是地理位置、辐射能力、经济总量等多种因素考量的结果。

以襄阳为例,距离武汉300余公里,2002年经济总量仅456.6亿元,但2008年、2011年、2015年、2018年,襄阳的经济总量接连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5309亿元,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二位,连续4年位列全国城市50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总量,襄阳都具有较强的引领辐射能力,具备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础。

在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襄阳也一直不等不靠。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全方位支持;另一方面,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夯实产业支撑

襄阳力量 厚积薄发

湖北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期间,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参加襄阳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支持武汉、襄阳、宜昌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底板。

必须在思想上破冰突围,善于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找位置强担当作贡献,在服务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中提升襄阳战略地位、城市能级。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襄阳市委书记马旭明要求,要勇于直面发展难题,敢于冲破路径依赖,力求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指标在全省有位次、有影响。

未来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襄阳工业仍将继续挑大梁。湖北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襄阳工业历来在全市经济和全省工业发展中唱主角、担重任,工业在全市经济增量中占比达到40%以上,在全省工业总量中占比达到10%以上。

襄阳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襄阳将顺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到十四五末,培育1个汽车3000亿级产业,装备制造、纺织服装、轻工食品3个千亿级产业,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5500亿级产业,即构建形成“135”现代产业体系。

202111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该方案提出:支持徐州、洛阳、襄阳等城市夯实制造业基础,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过去五年,襄阳作为全省铁路建设的主战场,抢抓机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铁路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2019年,浩吉铁路、汉十高铁、郑万高铁襄阳以北段相继建成通车,襄阳新增铁路通车里程333公里。襄阳铁路枢纽地位将得到极大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巩固。

不负重托 砥砺前行

227日,襄阳市2022年党委(党组)书记专题读书班举行。马旭明在作开班辅导时表示,要坚定发展信心,强化赶超决心,力争十四五末襄阳经济总量突破8000亿元,向着万亿目标冲刺。

提升能级,首先要补齐短板。面对高等教育短板,近年来,襄阳从武汉引进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在襄阳建设分支机构或研究生院区。

建设区域科技型创新中心,湖北市科技局出台的《襄阳市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未来将强化襄阳高新区创新驱动核功能,建设襄阳(高新)科技城、襄阳(东津)科学城、襄阳(尹集)大学城,打造一核三城创新主平台。

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襄阳正在补齐水运短板。根据相关规划,襄阳将形成一港双核五港区的格局:一港为襄阳港;双核为唐白河港区、小河港区;五港区为唐白河港区、小河港区、余家湖港区、河谷港区、主城旅游港区。

加快东津民发世纪广场、奥特莱斯等新兴商圈建设;建好襄阳综合保税区、一类航空口岸、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高能级平台;打造具有襄阳特色的商业街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阮莉莉表示,将通过搭建消费平台、提升消费品质、创新消费业态、拓展消费市场、优化消费环境五个方面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在增加用地指标、科技创新专项贷款、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都给予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定政策倾斜,襄阳要抢抓机遇,向上争取政策和支持,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典范。

来源:襄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