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新加坡水治理经验 打造南阳宜人宜居水环境
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摘要】新加坡将水治理上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在体制改革、资金投入、法制建设、规划工程、社会参与和科技产业等多方面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可供南阳借鉴的治水新路。
一、三十年治水,新加坡“变不可能为可能”
新加坡国家成立初期水环境十分恶劣,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背景下,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治水历程。
(一)治水在乱局中起步,任务非常重、底子非常薄
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一是水量严重匮乏,80%的用水依赖从邻国进口;用水需求持续快速上涨。二是水质污染严重,国内各类污水环绕,内河恶臭四溢,饮用水安全都无法保障。三是治水基础薄弱,全国仅有两座污水处理厂。政府水污染防治职能分散,民众认为水问题无解。
(二)新加坡治水经历了“三个十年”
十年奠基:1965-1977年。这十余年,新加坡受困于前述重重困难,治水举步维艰,是一个摸索和理顺的过程,立法、执法、规划、工程等各领域都作了大量基础工作,但水质未如预期改善。
十年清河:1977-1987年。全国发起“十年清河,十年河清”行动,提出“保持用水清洁,让每一条溪流、每一个涵洞、每条小河都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行动是在恰当时间“跳一跳”、推动量变到质变的标杆工程。
十年提升:1987-2001年。“十年清河”行动取得实效后,继续把新加坡河和加冷盆地的做法推广到全国所有的集水区,立法、执法、规划等工作也逐步理顺。到2001年,公用事业局整合全国水相关职能,成为治水成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新加坡进入长效治水、持续提升的良性循环阶段。
二、新加坡治水的成功经验
新加坡政府治水三十余年,主要在体制改革、资源投入、
法制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持续发力。
(一)体制改革:整合管理部门统筹调度资源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职能经过多次调整,公用事业局整合了所有的供水和排水职能,职责高度集中,上下水统一管理,从源头到末端能够顺畅地闭环运作。在职能归一的同时,水务管理牢牢抓住规划和执法,具体运营委托专业企业。
(二)资金投入:投入大量资金提供治理保障,公众和企业为治水买单
在水务投入方面不惜巨资。仅新加坡河和加冷盆地流域治理工程就花费近60亿新元。政府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和产业的水费支出。1965-2000年,政府先后11次提高水价。2015年水费收入相当于40亿元人民币,2017年启动新一轮涨价,涨幅高达30%-50%,水费收入达到60亿元人民币/年。
(三)法治建设:制定法律严惩污染行为,社会成本高
新加坡健全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对水污染违法犯罪行为严格管理。《环境公共卫生法》规定,违法丢弃废弃物将被处罚最高500新元,再犯最高2000新元。同时设置了推定条款:“房屋正面发现的任何废弃物,如无实证,则被推定为房屋占用人所为”,引导公众相互监督违法行为。《水污染控制和排放法》实施后,污染行为在罚款基础上又增加了监禁处罚。
(四)规划工程:建设集水区杜绝污染排放
新加坡整治的集水区实质是供水排水管网全覆盖、统一供应、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的用水区域,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集水区覆盖比例高,有2/3的面积为集水区,2060年目标是90%。二是雨污双零排放。对集水区内的雨水、污水实现了全部收集、雨污完全分离、全部净化处理,掐断了所有污染物的传播途径。三是集水区土地利用严格管理。国土规划科学、执行有力,规划要求不能在集水区建设有污染的项目。
(五)社会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环保
政府十分注重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在强化公民节约水、保护水以及水危机意识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一方面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新加坡水价持续上涨,高昂的用水成本促使居民和工业用水的集约化。另一方面通过节水运动与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节水意识。1969年起新加坡每隔两三年就要发起一次节水运动,直到居民人均生活用水出现下降拐点后,运动式节水被常态化的节水宣传取代。
(六)科技产业:培育水务科技和产业
新加坡政府意识到,水务技术的成功不仅能帮助解决国家用水问题,还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加坡先后成立水协会、环境与水务行业发展委员会,着力打造环境及水务方案研发中心乃至世界水务枢纽,新加坡一批水务科技公司如凯发、盛康、胜科公司等已成长为业界知名的国际水务公司。
三、从新加坡看南阳未来的治水方向
近年来,南阳市致力于梅溪河、温凉河、三里河、十二里河、溧河、护城河等内河治理,各项工程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南阳对比新加坡的实施经验,有四方面经验值得借鉴。
(一)“河长制”应成为长效制度
新加坡将水量、水质、供水、排水的职能集中到一个局。南阳可推行“河长制”体现这一思路。一是统筹管理职能,打破部门藩篱,向河长统筹、部门协同的方向转变。二是明确考核问责,对河长建立考核和追责制度,向公众公开并接受监督。三是明确一河一策,针对不同河流单独施策,提高成效。南阳水治理上应长效实施“河长制”,做到管理投入不能降、保护为主不能松。
(二)保障资金持续投入
水环境治理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有效投入。南阳近年来来不断启动大批内河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从建设转入运营,叠加新的建设投入,在未来很长时期内都将面临资金压力。新加坡可以向公众和企业转嫁水务投资化解成本,南阳不可能完全承受同样做法。对此,南阳既要保障政府资金投入,将更多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水环境治理,也应开拓资金渠道,通过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持续投入。
(三)加强环境执法力量
我国水环境依法治理的难点在执法:一是多头管理、权责分散。二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存在“选择性执法”现象。相比之下,新加坡法律向以严厉著称,公用事业局雇员超过3000人,执法力量充足。在人员配置无法快速增加的情况下,建议南阳通过投入环境监测设施弥补人员不足,以“物防”取代“人防”。出台地方法规,强制所有污染源、河道断面安装24小时
在线监测设施,数据接入主管部门,及时发现水质异常。
(四)全社会重视环保和节水
大力宣传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在宣传教育上,新加坡的经验很值得南阳学习。改善并维护优美的水环境也应该成为南阳市民的生活方式,成为各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市级层面应明确环保和节水方向,大力推广宣传。全社会广泛动员,将节水、环保教育深入企业、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引导作用。适度运用价格杠杆,遏制铺张浪费。
课题组长: 张耀一 南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成 员: 陈永明 南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江淑洁 南阳师范学院讲师
韩江波 南阳师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呈送:中共南阳市委、市政府各级部门
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 2020年6月1日印发
领导同志如有批示或需调阅成果,请与我院联系。
电话:0377-63523206 (共印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