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服务教学中心地位工作的相关措施及制度

发布日期: 2018-09-18

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是由南阳师范学院与南阳市委市政府采用“校地模式”合作共建的新型高校智库,是我校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彰显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平台,不仅服务南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也服务我校决策咨询。从服务我校教学中心地位工作层面,研究院旨在整合全校教育科研资源,促进本校教育教学发展,提升教育研究质量,为我校教育科研发展和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提供智力支持和统一有效的平台。研究领域涵盖学校改革、教师教育、教育政策、及教学改进策略。

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全部聘任于我校内部,由我校教师构成,现有专职人员5名,兼职人员10名,研究院将智库的专兼职研究人员划分为“科研—决策咨询”型、“科研—学术理论”型、“教学—决策咨询”型和“教学—学科理论”型等四类具有不同科研侧重点的研究人员。大多研究人员通常也承担了教书育人的职责,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的职业使命。除了开展科学研究、政策研究外,还通过将科研、教学的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高校教学与科研相割裂的弊端。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既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决策咨询有机结合,又将省市情研究、教学育人、智库建设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教学活动将智库研究的研究方法、思维范式以及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也将智库研究凸现的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家国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在和学生的互动中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在学生的发问中进一步发掘和凝练问题,推动智库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是开展跨学科的师生人才队伍培养。我校智库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不仅承担着智库研究的任务,而且也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职责,通过“学习—研究—教学三结合”这一途径潜移默化中锻炼和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化的应用性研究型人才,从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如陶海东博士曾前往河南省政府研究室借调挂职锻炼一年;通过将本科生、科研助理纳入到省市情研究队伍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打好学术基础和咨询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种种社会情境的设置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打通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教学,为社会培养亟需的跨学科人才。这种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也适应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为学生联系就业和实习岗位。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经常带领科研团队人员和部分数据收集学生,深入南阳县区开展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可帮助学生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丰富社会经验及和增强动手操作技能,而且也使得智库的教师中获得一线企业的一手数据和资料及可供调查研究的案例,同时教师也可承接企业的横向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智库的资金来源,为开展独立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三是为师生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加大青年骨干类研究人员、专职研究人员、相对稳定的兼职研究人员的科研培养力度和激励力度,为他们提供培训、进修以及与国内外著名教育智库间、与政府决策部门间的交流学习等机会,如参加在中科院举办的全国智库培训班,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地方科技智库论坛,参加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每年举办两次的中原智库论坛等。也充分利用学校各类优秀研究生、本科生资源,为他们提供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与机会,如指导学生搜集、加工、整理、编辑《信息参考》,指导学生做大学生SPCP项目,带领学生参与精准扶贫调研课题等,旨在引导在校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国家使命感和荣辱感。

四是践行高校智库育人职责。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作为高校智库践行育人职责,一方面在常规性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框架下严格按照学校审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地将其外部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优势,服务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高素质人才的培育。通过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跨学科研究为路径,推动教学和科研的融合,打造了我校智库学术共同体,为我校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对话带来了可能,进而推动我校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20181月从教育部传来喜讯,由我院院长陶海东博士主持我院研究人员参与的课题《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中国文化”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改革》获批教育部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被授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单位”,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在服务我校教学中心地位工作上,将再接再厉,持续在其双重身份、双重运行逻辑之间进行有效协调,继续发挥好人才培养和外向服务的内在关联优势,使之相互融合和促进,以不断践行高校智库外向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