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支持南阳建设重要区域中心城市”;2018年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把南阳与郑州、洛阳并列为全省三大城市,2020年提出“突破南阳”;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中又明确提出“提升南阳等区域中心城市规模能级”“支持南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首要的是打造区域经济高地。对此,河南省委省政府设定经济指标是“GDP突破5000亿元”。河南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再打造两个以上生产总值超五千亿元的城市”,南阳2020年GDP为3925亿元,排在全国第60位,继续位居全省第三。“十四五”时期为实现“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经济总量跨越五千亿元台阶,力争接近六千亿元,稳居全省第三”的奋斗目标,关键抓手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紧紧围绕产业这一关键环节,以转型升级为抓手,以提高水平为目标,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延链集群,从根本上提高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不仅事关南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全局,更为“十四五”时期乃至到2035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强化集聚,加快产业链式集群化发展。加快构建“234”市域工业发展格局,推动纺织服装、油碱化工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冶金建材三大支撑产业量质齐升,数字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新兴产业快速膨胀。分行业绘制产业链图谱,推行“链长制”,完善智能装备、数字光电、节能环保、超硬材料、5G、生物制剂与中医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纺织、碳酸钙等10大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开展“千企升级”行动,大力培育头雁企业。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南阳产品”向“南阳品牌”转变。到“十四五”末,全市力争形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冶金建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肉食生产加工基地、防爆装备制造基地、数字光电基地、新材料基地和新能源基地。
夯实基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抓住全国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紧抓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机遇,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高效运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突破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锁定的束缚,在新发展格局中持续提升产业竞争能力。要以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资源互补、链式关联、梯次发展制造业生态圈,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坚持“一链一策”打通堵点、链接断点,统筹龙头企业、核心技术、标志产品等培育发展,增强全产业链和核心环节优势,推动装备、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聚焦具有前瞻性,技术先进、增长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扩大开放,围绕“主新特”产业抓招商。各县(市、区)要在法定权限内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紧紧围绕“一主一新一特”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企业分布图谱、核心技术图谱、市场分布图谱,瞄准世界及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知名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紧扣产业链缺失环节、高附加值环节,开展靶向招商、链式招商。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集聚。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研究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相关政策,组织开展专题对接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质量高、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吸引一批高端企业落户,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的“二次创业”,切实使其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引领区。
注重高效,高标准推动产业上项目。各县(市、区)要突出制造业项目的“压舱石”作用,通过落实新上项目投产、鼓励企业扩大产能、扶持企业技改升级、引进先进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提升制造业投资比重。重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效应,积极推动企业增资扩营上项目,拓展延伸产业链,支撑并带动“一主一新一特”产业的发展。要重抓重推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力促新兴产业领军企业、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落地,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快速提升,抢占发展制高点,夯实全市制造业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