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李辛淼/文 陶钦冉/图)为厚植青年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精神力量、涵养品格修养,10月15日,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于西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开展了理想信念主题报告会,2025级辅导员李巧主持,赵明臻老师主讲,2025级部分学生参加。 图 报告会现场 赵明臻以“最是书香能致远——漫谈阅读与人生”为题展开演讲,通过阐释朱熹、曾国藩、严复等人的言论为学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本网讯(通讯员薛智阔王小双/文李钦臣/图)为引导学生理解志愿服务精神,激发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10月19日,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分别于西区张衡楼,淅川校区实训楼和科技楼组织开展了“志愿服务热心肠,社会责任勇担当”主题班会。2025级辅导员田羽博、李巧、陈美羲、李青原、孙炎、崔纪宏、郭丹宁主持,2025级全体学生参加。 图班会现场(卧龙校区) 图班会现场(淅川校区) 田羽博和李巧
本网讯(通讯员吴岳双/文杨怡欣/图)为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反诈意识,10月13日,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于西区张衡楼,淅川校区实训楼和科技楼组织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主题班会。2025级辅导员田羽博、李巧、陈美羲、李青原、孙炎、崔纪宏、郭丹宁主持,2025级全体学生参加。 图班会现场(卧龙校区) 李巧和陈美羲以增强反诈意识为核心,聚焦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网络风险,通过解析
本网讯(通讯员 徐子铭 吴岳双/文 杨怡欣/图)为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反诈意识,10月13日,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于西区张衡楼,淅川校区实训楼和科技楼组织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主题班会。2025级辅导员田羽博、李巧、陈美羲、李青原、孙炎、崔纪宏、郭丹宁主持,2025级全体学生参加。 图 班会现场(卧龙校区) 李巧和陈美羲以增强反诈意识为核心,聚焦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网络
一、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简介 南阳师范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创办于1995年,1999年8月成立计算机系,2023年10月更名为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学院紧扣“新工科”发展脉络,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2019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河南省重点学科,2021年获批电子信息硕士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学科发展梯队明显
本网讯(通讯员 薛智阔/文 徐子铭/图)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9月29日,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于张衡楼开展“廉洁教育”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由组织部主持,2025级全体同学参加。 图 班会现场 班会伊始,组织部成员结合PPT,以“什么是大学生眼中的廉洁”为核心切入点展开宣讲,通过《公仪休拒鱼》《司马迁退玉璧》等故事呈现
一、个人基本情况 王曦,女,1999年12月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助教。 二、研究方向 信息隐藏,对抗样本,图像信息安全 三、教授课程 操作系统,大学计算机B 四、教育及工作经历 2017-2021,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2021-2024,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 2024.09-至今,南阳师范学院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教师(兼职辅导员
一、个人基本信息 王毅,女,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助教。 二、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多模态、深度学习 三、教授课程 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通识课
一、个人基本信息 张海玉,女,中共党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副教授,物联网工程系主任。
一、个人基本信息 陈兴,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副教授,创新实践中心主任。
一、个人基本情况 郭丹宁,女,2001年2月生,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助教。 二、研究方向 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分割。 三、教授课程 人工智能。 四、学习和工作经历 2018-2022,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2022-2025,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 2025.09-至今,南阳师范学院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教师(兼职辅导员)。 五、个人荣誉 1.“华为杯
一、个人基本情况 申肖阳,男,1988年生,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已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软件著作权2项。 二、研究方向 智慧码头、深度学习、工业视觉、图像/视频增强。 三、教授课程 Linux系统与应用。 四、教育及工作经历 2013-2017,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公司 信号工程师; 2017-2020,河北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 2021-2025,燕山
一、个人基本情况 李青原,男,1996年7月生,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助教。 二、研究方向及教授课程 研究方向:智能制造 教授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基础A/B 三、教育及工作经历 2024.09-至今,南阳师范学院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 2022-2024, 河南省中光学集团; 2019-2022,厦门大学; 2015-2019,厦门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