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开挖沟渠引水灌溉,开凿运河运送货物发展贸易,这便是早期的调水工程。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86年修建的引长江水入淮河的邗沟工程,是中国最早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水上运输大动脉。公元前361年开挖的鸿沟,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的联系,成为黄淮间主要水运交通线路。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枢纽灌溉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公元前214年修建的灵渠,联结了长江与珠江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而1400年前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更形成了联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等多条河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缺水城市和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除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外,已修建了20余项大型调水工程,如天津引滦入津、广东东深供水、山东引黄济青、甘肃引大入秦、山西引黄入晋、辽宁引碧入连、吉林引松入长、江苏江水北调等重要的调水工程。这些调水工程的建设,均为受水区提供了或即将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更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撑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