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是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中为春秋末到西汉时的著名富商大贾所写的传记。货殖是指以赢利为目的,从事于农、林、牧、虞(山泽)、工商等生产或经营的活动。《货殖列传》记载了这些富商大贾的身世、从事的行业、发家致富的经过、财的数量、经营的规模、活动的范围、从业人员的数目以及和主人的关系、自身社会地位等。这些珍贵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情况。
2.《史记·平准书》
《史记·平准书》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专门记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著作。《平准书》着重记载了汉初至汉武帝时100年间的社会经济发展、财政状况、经济政策和货币制度的变化,其中尤为详细地记载了汉武帝时盐铁、酒榷、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政策实行的原因、过程以及实行的后果,包括某些经济政策实行后出现的弊端等。同时,司马迁对当时发生的经济现象和实行的经济政策,也有所评论。
3.《汉书·食货志》
《汉书·食货志》是《汉书》中记述中国西汉经济的专篇。其主要内容,是关于西汉时期的经济议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食”,下篇言“货”。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作出了明确的解释:“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可见,“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布帛的生产及货币流通。
4.《盐铁论》
《盐铁论》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重要史书,作者是西汉的桓宽。昭帝于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人土聚集京城,调查民间疾苦。这次聚会上,贤良文士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
5.《天下郡国利病书》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共120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100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
顾炎武自崇祯十二年(1639年)后,即开始搜集史籍、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井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他曾定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