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艳 鲁菁 张君)近日,我院河南省绿色建造与BI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BIM与绿色建筑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题为“Investigation on the survival and activating behavior of rejuvenator-loaded fibers in asphalt pavement”的研究论文。李艳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南阳师范学院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该论文得到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No.242102241011、242102321029)、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No.24A580003)、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 (No.202202135)及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No.252102520001)的资助。

针对沥青路面开裂这一长期困扰道路工程的技术难题,研究团队突破传统被动修复理念,创造性开发出具有智能响应特性的载油纤维材料。该材料通过仿生学原理模拟生物组织自愈机制,在纤维载体中封装沥青再生剂,当路面出现裂缝时,可通过力学形变或微波辐照触发再生剂精准释放,显著提升沥青材料的自修复效率。研究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实现纤维材料在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三维可视化追踪,证实载油纤维在160℃高温拌合条件下存活率达90%以上,通过多场耦合实验揭示了载油纤维内部再生剂在沥青路面服役期的可控释放机制。该成果为智能道路建设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其环境响应特性更符合绿色交通发展需求。
学院秉承产-学-研协同育人理念,构建了以“三色嵌入”为特色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通过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有机融合,将绿色建筑理念深度融入课程教学与科研实践环节,形成特色鲜明的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此次发表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了学院在绿色建筑技术领域的科研创新水平与人才培养成效。(编审 徐俊)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onbuildmat.2025.14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