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对地域文化遗产的认知,探索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的融合路径,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组织2025级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教师,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内乡 - 淅川田野考察活动。
此次考察足迹遍布内乡县菊潭古瓷博物馆、内乡府衙、邓瓷古窑址、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移民展览馆及湿地公园,通过实地观摩、专家座谈、田野发掘与艺术示范等多种形式,师生们沉浸式感受了陶瓷文化的千年底蕴与南水北调工程的时代伟力。
瓷韵寻根:探访内乡陶瓷文化
考察首日,师生们走进内乡县菊潭古瓷博物馆。博物馆馆长李海涛亲自接待并全程讲解,他围绕内乡窑的发展脉络,详细介绍了各时期器物的特征,从早期古朴厚重的青瓷,到中期纹饰繁复的白瓷,再到后期色彩艳丽的彩瓷,每一件都承载着特定时代的工艺水平与审美风尚。李馆长还展示了瓷器修复技术“锔瓷”,并介绍了邓瓷以高岭土为原料,经复杂工序烧制而成的过程,以及独特的剪纸贴画瓷器艺术。


随后,师生们参观了内乡府衙,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官署建筑群之一,内乡府衙的布局与文物,为师生们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提供了珍贵参考。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与馆方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李海涛馆长从内乡窑的历史沿革切入,阐述了陶瓷艺术与古代历史的紧密关联。李显礼老师聚焦陶瓷制作工艺细节,强调了工匠传承的重要性,周子强副院长则从地域文化角度分享了邓瓷文化的独特魅力,孟少妮副教授鼓励同学们将传统陶瓷艺术的灵感融入设计创作中。


座谈会后,师生们前往邓瓷古窑址区域进行田野考察。同学们在黄土上发现了宋代青瓷碎片、明代霁蓝釉瓷残片、清代彩瓷碎片等,对邓瓷的分布范围与遗存状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水脉寻踪:感悟淅川时代精神
考察第二日,全体人员前往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站在渠首观景台,看着清澈的丹江水蜿蜒向北,师生们感受到了国家重大工程的战略意义与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随后,师生们走进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展览馆。馆内通过多种展示形式,全面再现了移民搬迁的壮阔历程。墙上悬挂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淅川时的照片,成为馆内最动人的精神坐标。讲解员详细介绍了移民工作的背景、过程与成果,让师生们真切感受到了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考察的最后一站是湿地公园,王瑞强副教授和蒋明林副教授分别进行了中国画和版画示范教学。王瑞强副教授以公园内的树木、石桥与塔为题材,分享了中国画“师法自然”的创作理念;蒋明林副教授以湿地公园的自然风光为原型,演示了版画的创作流程,让同学们在自然美景中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


考察收获:传承文化,启迪未来
为期两天的考察虽短暂却充实,师生们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收获颇丰。在文化传承方面,深入了解了内乡窑陶瓷文化的千年底蕴和古代官署文化的深厚内涵;在艺术创作方面,专家们的座谈分享与现场示范为同学们打开了新思路;在精神层面,南水北调工程的宏伟奇迹与移民群众的奉献精神深深震撼了师生们。
此次考察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之旅,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之旅,更是一次艺术的启迪之旅。未来,师生们将把考察的收获与感悟融入学习与创作中,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