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化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培育,搭建科研与创作的交流平台,2025年10月10日下午 15:00,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2025 级美术与书法硕士研究生第二次学术沙龙在艺术楼633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围绕学术写作规范、艺术创作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与研讨,为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搭建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学院领导、研究生导师代表、教学秘书及 2025 级全体美术与书法硕士研究生全程参与。
沙龙开篇,首位研究生以“研究生论文写作”为主题进行汇报。汇报系统梳理了论文写作的逻辑框架、文献检索方法与学术规范要点,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分享了选题论证、观点提炼的实践经验。互动环节中,有同学聚焦学术成果转化细节提问:“你此前代表学校发表论文时,核心思路是如何确立的?”汇报同学结合实例回应,称其研究首先以曹院长的学术论文为理论参照,夯实理论基础;同时紧扣南阳地域文化特色,从本地传统艺术资源中挖掘研究切口,最终实现理论与地域实践的有机结合。针对这一主题,黄万埔老师给出针对性指导,他强调研究生论文写作需遵循“阶梯式进阶”路径,可从普通CN期刊投稿积累经验,逐步向核心期刊突破;并详细介绍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论文收录平台的使用技巧,建议同学们关注领域内核心学术公众号的征稿动态,精准匹配期刊选题方向,为学术成果发表提供切实指引。

随后,第二位研究生以“在创作中与现代山水画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为题展开分享。该同学以自身创作实践为切入点,剖析传统山水画“皴、擦、点、染”技法与现代艺术中抽象表达、色彩构成的融合逻辑,呈现了传统美学精神与当代视觉语境的对话过程。王瑞强老师结合汇报内容提出专业建议,他指出,现代山水画创作需打破传统技法的思维定式,可尝试以“色块构建”替代传统皴法,强化画面的当代视觉张力;同时强调创作的核心在于“自我共鸣”,需通过笔墨传递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让技法服务于情感表达,最终实现作品与观者的情感联结,为同学们的创作实践指明深化方向。

第三位研究生聚焦主题性绘画研究,以“主题性绘画的探析——以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作品为例”进行汇报。该同学结合《开国大典》《粒粒皆辛苦》等经典作品,分析了这一时期主题性绘画的题材选择、构图逻辑与时代精神,深入探讨“以形载意”的创作规律。周子强副院长对汇报给予高度评价,并从“历史研究与当代实践结合”的角度提出指导:主题性绘画的核心价值在于“视觉叙现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耦合”,既要以画面语言记录时代现实,更要传递人文关怀与价值共鸣;建议同学们拓展研究视野,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少儿成长关怀”等当下议题挖掘创作素材,让主题性绘画既具历史厚度,又富当代温度,为研究方向拓展了新思路。

此次学术沙龙以“汇报+提问+点评”的互动模式,实现了学术思想的高效碰撞。同学们在汇报中深化了对学术写作与艺术创作的认知,在导师点评中获得针对性指导,切实提升了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未来,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将持续完善研究生学术交流机制,以常态化沙龙、研讨会等形式,助力研究生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供稿: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