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从考古遗址的岩图探讨艺术起源——以柿子滩“岩图”为例
报 告 人:李倍雷(原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
报告时间:2025年04月20日(周日)上午10:00—11:30
报告地点:美术学院三楼大会议室
报告简介:
山西临汾吉县柿子滩遗址发现的“岩图”,学界有不同观点与阐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该图“人神”是曲肘双手举杆,表示“立杆测影”,否定了“生殖崇拜”等说法。这个思路无疑是合理的阐释。为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论,图像顶部7个弧形圆点应为“北斗七星”,隐含“盖天”与“北斗”。又因天之数为7为“乾”,“人神”上半身涂实,亦属“阳”;地上6个圆点形成的“倒梯形”,为“观象台”“测影台”或望月“坎”,地之数为6,是为“阴”为“坤”,“人神”下半身(腿部)描空,为“虚”。整个“岩图”构成天地阴阳的宇宙概念。天地、阴阳交会于“人神”,乃构成天、地、人的宇宙关系,图中“人神”应为观测天象的“天官”,故可称“天官图”。文明与艺术起源于古代天文,足见“二十六史”《艺术列传》把精通天文、《易经》的人列入其传,是有依据的,也显示了中国艺术的本元内涵。
报告人简介:
李倍雷:原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院长。曾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艺术理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东南大学校学术会员会委员,东南大学人文学部会员会委员,从事油画创作,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从事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研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艺术学研究生教育联盟执行副主席,全国比较艺术学学常务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