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导师周书灿先生在我校作学术报告
来源: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20-12-24

本网讯(通讯员 高舒 张怡 储志亮 曾欣欣/文 储志亮 鲍佳怡/图)1223日下午,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苏州大学第三批东吴学者、博士生导师周书灿先生应邀来我校作主题为《学术史视野下的郭沫若与郭沫若史学》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西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曾鹏,院长高二旺,历史学院、其他相关院系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

周书灿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郭沫若的生平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列举了多位名人对郭沫若及其学术的高度评价他指出,早期的学术界对郭沫若史学予充分肯定,甚或有些夸大拔高,与严格的郭沫若史学研究终究还有一段距离。随后,周教授从1978-1984从对郭沫若众口一词的颂扬肯定到若干问题的两极评判1985-1995郭沫若史学研究在挑战中缓慢向前发展1996-2007“‘反思郭沫若’影响思潮下郭沫若史学研究陷入低迷徘徊与清冷沉寂”2008-深刻反思之后郭沫若史学研究逐步深化,向着较高水准推进”四个阶段向同学们系统性地阐述了不同时期史学界对郭沫若史学研究成果褒贬不一的态度,同时,他引用了名家著述“反思郭沫若”进行了事实论证。对此,周教授强调:“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有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周教授希望同学们评价个人及个人的学术时应秉持客观的态度,拓展理性的思维,切莫过于片面或是极端进行评判。

高二旺从专业角度高度评价报告的学术价值,指出周教授的报告视野宽广,内容宏富,评价中肯,实事求是,让在座师生对郭沫若史学有了更深的了解,高院长还表示:“不虚美、不隐恶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对历史人物及其学术颂扬或者极端判都是不可取的”。最后,高院长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能继承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探求历史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