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咪娜/文 孙乐乐 何姿函 李咪娜/图)为切实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化其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历史学院学子们满怀热情,积极投身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
8月11日—8月22日,2023级历史学2班的孙乐乐同学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天桥镇担任志愿者,教小朋友做火箭实验,给乡亲们做电表数据传送图文教程等。孙乐乐感慨到:“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认为,此次返家乡并非简单的“归来”,而是把个人理想重新嫁接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让它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7月10日,2024级历史学3班的何姿函同学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江贝村社区服务中心担任志愿者,清扫地面,清扫垃圾,整理床铺,同时,她还与孤寡老人们倾心交谈,陪留守儿童做手工等。何姿函同学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就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7月7日—7月25日,2024级历史学4班的李咪娜同学在洛阳市洛龙区前窑村担任志愿者,积极参与“造阳成炬”社会实践活动,与孩子们做手工,一起做科学小实验,讨论自己的梦想等。李咪娜同学说:“我终于明白志愿的意义——它从不是什么宏大的叙事,是你走进别人的日子里,添过一捧柴,递过一盏灯,然后发现自己心里,也亮了起来。这束光会跟着我走很远……”。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历史学院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家乡、服务社会的平台,更是他们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的宝贵机会。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活动,同学们既增强了社会认知与实践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