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9-10-03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60101 专业名称:历史学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五至八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三、专业简介

历史学院是南阳师范学院建院最早的院系之一,2000年升本后改名为历史文化学院,2020年11月,更名为历史学院。开设有历史学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400余人。2021年9月,历史学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2021年11月,获批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历史学是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中国古代史”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现代史为校级一流课程线上建设项目。“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为校级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汉文化研究院”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文化研究成绩突出,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合建“东汉史研究基地”。并在楚汉文化、古代礼制、画像石研究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先后获立国家社科规划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论文数百篇,专著20余部。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汉文化研究具有较大影响。自开设以来,为豫西南地区和河南省培养了大批中学历史骨干师资,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学术后备人才。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历史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了解历史学发展动态,具备历史教学和研究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南阳,面向河南省内外,培养能在基础教育学校任职的优秀中学教师。同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在文化部门、文博、文旅等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历史本科人才。

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目标如下:

目标1:师德师风过硬。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具有教育情怀,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用“爱心、责任心、细心、耐心”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目标2: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历史学学科素养,能够掌握历史文献的使用方法,具备基本的田野调查技能,了解历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基本的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和科学精神。

目标3:教学能力突出。掌握历史教育理论和历史教学基本技能,能够依据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学科教学,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基础的教学研究能力。

目标4:育人效果良好。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养成教育规律,具有运用历史学科特点进行德育育人、文化育人的能力,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具有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具备组织与开展中学生自我认知与成长等多种主题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指导中学生进行相关社团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的能力。

目标5:发展后劲充足。具备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具有反思和创新意识,掌握沟通合作技巧,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团队学习的体验,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毕业五年后能够成长为区域骨干教师。

五、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满课程计划规定的162学分,并且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方能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和《南阳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者,可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胜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三年内,能够在道德素质、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

1.【师德规范】毕业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正确的历史观,能够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

1.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

1.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2.【教育情怀】从情、意等方面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

2.1热爱中学历史教育事业,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专业性质,向往教师职业,具有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认同感;认同基础教育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2.2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成长,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方法,立志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3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尊重中学生成长规律与认知规律,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3.【学科素养】了解历史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体系结构与思想方法,能分析其对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具有较高的历史创新能力。

3.1具有广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具备基本的学术研究能力与文化创新能力。

3.3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学学科与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的联系,具有初步的跨学科学习的能力,理解历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

3.4了解历史学科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要动态,掌握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学会总结、发散、逆向、辨证、反思等历史思维方法,能灵活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学教学和实践。

3.5初步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学习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内容问题,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教学能力】熟悉课标,掌握技能,分析学情,设计教案,实施课程教学。合理选取和运用评价工具,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4.1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具备历史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教学基本技能。

4.2具备历史学科教学基本技能,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情景,能采用多元方法指导学习过程,引领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能够运用最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理念,将教学知识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法相结合,合理应用于教学实践。

5.【班级指导】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动,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5.1在班级指导工作中,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原理与方法。

5.2具备班级常规管理、应急突发事件管理和安全舒适班级环境创设的能力。

5.3掌握班级组织建设、学生综合评价、与家长沟通等工作技能,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并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更新育人理念,落实育人实践,开展组织育人活动。

6.1掌握中学生身心健康、人格教育、文化育人和活动育人等方面的知识;

6.2深入理解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具备结合历史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的能力;

6.3具有通过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能力,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学会反思】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

7.1具有终身学习和业务提升意识,了解国内外历史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持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7.2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反思技能,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8.【沟通合作】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交流合作。

8.1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体悟独学无友与孤陋寡闻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8.2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技能与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掌握与同事、学生、家长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并获得积极的合作体验。

六、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中国史世界史教育学

核心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外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